从时代意义来看,《斯文尼西亚的运盐》这部电影有哪些意义?(6)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卡拉托佐夫这一创作手法,暂不论在后续影片中的频繁使用,本片第二部分奶牛劳作场景就被再次生动运用。
影片22分34秒-23分25秒处,配合灵巧轻快的音乐,画面呈现一位妇女和一名婴儿坐在牛身后,一位儿童在前拉牛绕圈劳作的情景。
镜头首先以俯拍大全景交代客观环境,之后是近似躺在摇椅上的婴儿的主观视角,跟随牛劳作的稳定步调,摄影机晃动仰拍的天空与石塔。
紧接着画面视角巨变,远处摇晃的雪山、近处上下晃动的石塔、极速旋转的模糊光影……这似乎是牛的视角,但是当妇人惊醒,拿着铁锹直对摄影机走来,续接牛粪镜头时,观众立刻意识到这似乎也并非牛的视角。
可以肯定,这是电影眼睛的视角,“我”以高度主观能动性,探索肉眼无法看到的别样视界。
诸如此类,该片大多场景都展现出卡拉托佐夫对视角探索的非凡能力。
他对事物的全方位观察、多角度观照、情绪化表达,对摄影机游刃有余的调度、心手合一的掌控、陌生极致的探索,在其后诗电影创作中更加明显,也直接影响卡拉托佐夫诗电影的美学核心——“观取”的生成与成熟。
对比表意
如果说本片前半部分重在视角探索,那么自31分40秒开始,葬礼段落和最后表现道路建设段落则重在以巧妙深刻的对比表意震慑观众心灵。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