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高能!能源互联网断代史(34)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此外一心踢开第三方的区块链应用在这个交易场景中有任何用武之地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实体经济信用管理流程中难度最大的一环无非就是对原始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和完备性的验证(这个工作在金融业内被称为“尽职调查”),这是信用管理产生价值的源泉,要是这个难关被攻克了,普通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热门的量子通信技术就完全可以胜任数据传输、储存、加密和共享的功能,并非区块链不可。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一个主体花费心血完成了尽职调查,他完全可以凭借信息不对称性进行套利。这个简单的道理是金融业和其他一切中介业务获得收益的理论依据,而中介机构的专业性和高效性是支持其社会存在的现实依据。区块链理念无视这些基本的经济逻辑,试图通过用户直接交易(P2P)的方式驱除中间人,这极大地增加了交易节点,降低了交易的专业性,注定只能是个乌托邦式的空想。也就是说,仅凭区块链技术不可能满足实体经济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所谓的“去信用化”只是一个伪命题。
综上所述,让人感到安全的区块链满足不了能源互联网的实际安全需求,至少不比普通互联网技术更合适。
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正好相反,即技术本身安全却很难让人感到安全。
从《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到《终结者》,再到《黑客帝国》,世界一次次幻想着因为科技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成熟而被颠覆的伦理乃至文明生存问题,也警惕因人工智能发展而可能出现的威胁,毕竟人工智能一旦脱离束缚,在以不断加速的状态重新设计自身,受生物进化极限限制的人类将很难与其抗争。而对人工智能的种种担心,大多都集中在强人工智能领域,而非能源互联网这样纯粹的专业智能化系统,即弱人工智能上。简言之,能源互联网的人工智能是安全的。
即使市场了解到这一点区别,人工智能会让人感到安全吗?还是很难。很多时候虽然已经知道有更好的选择——人工智能——却没法用,原因是人们没法接受一个黑盒系统掌管一切。比如近日来备受瞩目的自动驾驶,即使明明知道依靠进化可以迅速提升安全性,却不能接受一个在出事故后连怎么修改都不知道的驾驶程序,宁可慢慢低效的人工编写,或者干脆去穷举。
这有点像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之争。强制学习的人工智能好似大陆法系,从简单法条(基本规则)入手,通过演绎(不断模拟推演)得出结论(自动控制程序);人工编程修改如同英美法系,以判例(实际遭遇的状况)为主,通过归纳(不断整合)来得出结论。哪一种更适用?回到能源互联网的关键词“规模”上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机器控制不比人工控制,如果遇到了未知的情况,也就是穷举法没有举出的例子,控制的安全恐怕依然没办法保证。所以人工智能式必须是控制的最终结论,但是在此之前需要漫长的练习,并且核心问题是将黑箱变白盒。黑箱变白盒过程或许可以依托以神经网络训练神经网络实现。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