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贺有德:谁言蜀道难?“诗蜀”有奇观——读文史随笔集《诗蜀》(2)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一曰选材创新。
晚清时期,蜀地两大才子李调元和赵熙在其诗文中曾有这样自豪的说法——“自古诗人皆入蜀”,诗坛领军人物宝廷和陈衍也曾谈及“从古诗人多入蜀,前有杜高后黄陆”“古来诗人每入蜀,少陵玉溪及放翁”。“诗人入蜀”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特殊题材的新颖甚至新奇,足见作者独特的眼光。
《诗蜀》的“诗人入蜀”,因其背景、时间、经历、情感、结局不同,大致可分3类:官宦入蜀,比如卢照邻奉命入蜀,高适随玄宗皇帝入蜀,岑参得杜鸿渐举荐入蜀等;游历入蜀,比如温庭筠漫游全国入蜀,贯休游历入蜀作为最后归宿,清初诗坛盟主王士祯两次蜀地漫游等;被贬、避祸或罢官入蜀,比如王勃惹怒高宗“斥出王府”入蜀,杨炯因受堂弟牵连被贬入蜀,韦庄因“安史之乱”避祸入蜀等。
无论因何入蜀,蜀地经历在诗人的一生之中不说独一无二,绝对是刻骨铭心的;或者说,少了入蜀经历,人生黯淡不少。
对“诗人入蜀”这一特殊现象,对“入蜀诗人群”这一群体,虽然由来已久,在晚清成型,但始终无人对此进行系统而深入的评述,更别说系统而深入的“心灵解码”。《诗蜀》无疑填补了这一不该空白的空白,可谓功莫大焉。
我们不能不钦佩作者敏锐的眼光和巨大的勇气。作为这项空白的“拓荒牛”,对这一数量不小的特殊群体精心遴选32位诗人,大量引用或者化用其诗其文,每一篇多达20多处,全书诗文总量超600首,相当于两部《唐诗三百首》,更兼精确的“心灵解码”,不仅诗文量大,而且含金量高。不得不惊叹:成如容易却艰辛,多少功夫始得成。
更让人称奇的是:《诗蜀》的出版与今日巴山楚水的文化建设无缝对接,堪称纸上文化地标,又是一大奇观。
二曰行文创新。
《诗蜀》为“入蜀诗人群”32位诗人树碑立传,长篇大作,精心选材,精心构思,既“好看”又“好吃”,不说字字珠玑,绝对篇篇精彩。
“好看”,在其行文创新,从“面”到“点”,从“点”到“面”,巴山蜀水般风光旖旎,美不胜收。全书是“面”,每一篇是“点”;每一篇是“面”,每一节是“点”(皆有小标题)——大处小处,无不精心布局。
每一篇皆以诗句为题,或引用,如王勃篇《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即引用其《麻平晚行》尾联,卢照邻篇《风月清江夜,山水白云朝》即引用其《还京赠别》首联;或化用,如高适篇《天下人人皆识君》即化用其“天下谁人不识君”;或自作,如李洞篇《酷慕贾长江,松雨蜀山辉》,贯休篇《暮年逢盛世,归宿在成都》。大标题如此,小标题亦如此:每一篇三个小标题,小标题皆用诗句,或引用或化用或自作……诗人成群,诗句精彩,诗情勃发,诗性流露,诗意浓郁,在巴山蜀水,在诗歌王国,天人合一,水乳交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