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故乡的村戏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文/平书宪

当代散文|故乡的村戏


关于村戏,百度百科解释为,犹社戏。乡村演的草台戏。元·睢玄明《耍孩儿·咏鼓》套曲:“做院本把我拾掇尽,赴村戏将咱来擂一和,五音内咱须大,我教人人喜悦,箇箇脾和。”
村戏属于农村,属于过去。今天的都市没有村戏,所有的热闹都散发着浓烈的商业气息,毫不掩饰地袒露着招涞人的魅力。夜空闪烁着色彩艳丽的霓虹灯,带颤音的歌声冲出楼群屋字随风回荡在大街小巷,掠过夜行人的耳畔。久居都市,乡情难舍,每每静下心来,愈加念想起故乡的村戏。思绪万千,剪不断,理还乱。多少次梦里回到故乡,追寻我童年的记忆,那村,那人,那方舞台,还有那台村戏……
我的故乡坐落在鲁西南黄河岸边一个人数不过千人的小村,村西有一座白玉奶奶庙,每年的正月里,举行一次庙会。此时,村里便会邀请县里的剧团来演出村戏,一演就是五天。《铡美案》《三哭殿》《收姜维》《刘墉下南京》《呼延庆打擂》《穆桂英挂帅》等传统剧目,演得惟妙惟肖,唱得慷慨激昂。十里八村的老少爷们、七姑八姨,走亲访友、齐聚小村,上演一出出亲情联谊剧。
故乡人秉性豪爽,讲究待客之道。村里过庙会时,每家都会邀请亲戚、朋友来家里赶庙,相互走动,增加交往。这也应该是一种时尚,是乡村最朴素、直接的特有交流方式。
每年过庙会最缺少不了的一项是唱大戏,请来戏曲班子,吹拉弹唱几天,藉以增加热闹欢快喜庆的气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们的精神生活很贫乏,电视还没有普及,一年到头,娱乐项目除了村里安排的有限的几场电影就是看戏了。而看戏,往往就是在村庄过庙会的时候。那时,四里八乡忙里偷闲的农人才能欣赏到一场场高水平的视听盛宴。在故乡流行的剧种主要是,山东梆子、豫剧、曲剧、大平调、二夹弦等等,县市一级都成立了剧团,他们常年在外奔波走村串镇为乡亲们服务。
在过庙会的前几天,乡亲们就准备开了,打扫卫生收拾庭院,买酒割肉,待一切都安排妥帖,就静等着庙会那天迎接亲戚们的到来了。
戏班子也在庙会前的一两天赶到了,在村中的戏台搭起布景,安装了灯光音响,戏台中央地面铺上了猩红的毛毡,往日破败、冷落的戏台,一下子打扮的花枝招展起来,就像一位布衣荆钗的村姑摇身一变成了待嫁的新娘。铿锵的锣鼓敲起来了,鼓点密集激昂;悠扬的二胡拉起来了,音韵绵长;唢呐声声,竹笛清亮,声音通过扩音器传出来,如落雨一般密匝匝覆盖了整个村庄,给朴素、简洁的乡村涂上了一层绮丽喜庆的色彩。庙会日前后几天一般演出是两场,下午、晚上各一场,所谓的“两开厢”。庙会那天,演出是三开厢,也就是说,上午、下午、晚上有三场演出,安排的全是精品戏目,现在能记起来的有《铡美案》《三哭殿》《秦雪梅吊孝》《穆桂英挂帅》等等。乡亲们早早的就安排自家孩子去戏台下占位置,不但要给自家占,还要给来赶庙会的亲戚朋友占。戏还没开场,戏台前就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椅子、长凳、小板凳、蒲墩,以及砖头石块等,密匝匝聚拢着静等着好戏的开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