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79版动画《哪吒闹海》:中国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巅峰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哪吒形象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被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在《封神演义》中呈现出浓厚的道教色彩, 而在动画片《哪吒闹海》中又呈现出儒家的教化色彩。如学者所言:“哪吒形象及故事的丰富吸收融合了域外文化,但更是中国人出于自身想象和精神需要的结果。”
《哪吒闹海》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与1979年的一部动画片,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荧幕动画长片,曾经获过菲律宾马尼拉电影节特别奖等诸多奖项。
可以说,这部电影代是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完美融合,堪称国产动画巅峰之作。下面,从哪吒的人设、内涵以及动画片的艺术风格来分析一下。
(一) 调整人设:减少神性,渲染人性
《哪吒闹海》是根据《封神演义》片段改编而来,《封神演义》侧重表现神权、王道和天命,这实际上是不符合社会现实的,因此必须对哪吒的人设进行调整,这些调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增加孩童性。此前的哪吒一出生就是神,虽然有着孩童的外貌,但是内心却是非常成熟的成人。为了避免人物的沉滞矛盾,动画片《哪吒闹海》着意于增添了哪吒的孩童性:他刚出生就躲进了大鼎里,跟太乙真人躲猫猫;骑着梅花鹿,甩着乾坤圈,和几个摸鱼的孩子的海边快乐地玩耍嬉戏;用敖丙的龙筋做成弹弓玩;敖光到天庭击鼓告状时,哪吒藏在铜兽里捉弄他;战胜龙王后,又和小朋友快乐地玩耍……正如当时的评论所言:“因此使人感到他既是神,又是普普通通通的人——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小孩。”这些情节的设置都增加的哪吒的孩童性,使得哪吒表里如一,整体上更加和谐统一。
第二,注重成长性。动画片里的哪吒不是一成不变的,他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剔骨还肉之前,哪吒童真可爱,稍显幼稚,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鲁莽之气。然而,刚刚制服妖龙神气万分的哪吒很快就被父亲绑在了柱子上,四海龙王要联手水淹陈塘关,眼看着百姓受苦,父亲左右为难,母亲万分忧心……一瞬间,哪吒长大了,他做出了赴死的抉择:一方面可以弥补杀死三太子的过失,另一方面可以还了父母的骨肉和恩情。这一刻,哪吒大无畏地选择了担当。哪吒涅槃重生后,马上“双膝跪下,两眼泪下”,连太乙真人都忍不住说:“哪吒,你长大了!”涅槃重生后,哪吒闯入龙宫机智沉着应战,再也不相信敖光的讨饶,彻底解决了陈塘关的妖龙隐患。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