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往事》:在童年的鸡毛蒜皮里,挖掘系统性的人生症结(4)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03
创伤与疗愈,成长的双重奏
从阅读感受看,小说是零碎琐屑大荟萃,它取消了某种时间线性,成为闭合且绵延的整体。换言之,《童年往事》最大特色是让“事件”隐没,使矛盾全面消化、吸收于一地鸡毛中。它用寻常日子无休止的平铺直叙,忠实记录儿童的心灵成长。然而,在一些并不起眼的插曲里,作家又明确标记了自我意识唤起、发现的转折节点。它集中呈现为性意识的萌芽生长。如在校园检查卡介苗接种时,女护士对男生们充满挑逗骚扰,又如男生间的低俗小游戏,“说出一个猥亵的词,这是游戏规则。如果不够猥亵,就会被拨火棍多打一下。”
缺陷创伤,并不影响往事的点滴欢愉,这或许是小说亮色。道伊尔所书写的,是亮色褪去,变得失色的“碳化过程”,也是童年逝去,只余追怀的怅惘。家庭境况、父母关系,是伙伴之间力量强弱、自信与否的根源。他们有的父母缺失,有的父母失和。正如译者所言,“好像没有一个家庭是美满幸福的,都有着各自的缺陷”。帕迪母亲是称职能干的主妇,照顾一家四个孩子起居生活;父亲不失幽默,又有点儿愤世嫉俗,既会陪孩子开心,也会酗酒、打妻子,彻夜不归。
以童年经验迂回,深曲探讨家庭根基、婚姻崩溃,是不露声色的明智。帕迪并不理解父母为何从和美走向冷漠、争吵与崩坏尽头。尽管生育几个孩子,其乐融融,也不能维系婚姻。家庭对童年影响是系统性、决定性和持久的。帕迪无力阻止父母争吵,滑向了离群叛逆,抽烟、翘课、打架……“问题儿童”,大多是问题家庭的次生产物,是父母情感危机的延续。道伊尔被同行们誉为桂冠小说家,伟大喜剧作家,贴上黑色幽默标签。但这幽默,又以苦涩、伤感为代价。我想,不如将喜剧性视为一种代偿式疗愈。帕迪开始被小伙伴圈子所排斥、嘲笑,全因父亲出走(父性丧失)。原有的天真肆意,一去不回。正如精神分析学派一样,作家想通过“溯源”童年的鸡毛蒜皮,挖掘系统性的人生症结。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俞耕耘;编辑:张进 申婵;校对:薛京宁。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