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毁灭》,无疑是最好的描写第三帝国的电影(6)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实际上费格莱茵是党卫军全国领袖希姆莱的联络官,而希姆莱此时已经和西方暗通环取,影片里直接给了台词“英美需要我的党卫军维持秩序”,说明希姆莱的叛变已经既成事实。但和谈是一回事,叛逃是另一回事,希姆莱叛逃意味着党卫军做为一只武装力量已经不可能再为帝国贡献什么价值了。这代表了两个结局,一个是元首不可能移居他处继续作战,因为党卫军领袖希姆莱和陆军元帅赫尔曼戈林都不在了,唯一坚持的只有海军的邓尼茨,而单靠海军是不可能坚持到割据的。
这也同样意味着元首既然不能离开,也就一定要死在柏林,至于是战后被绞死还是战死,其实没什么区别。

《帝国的毁灭》,无疑是最好的描写第三帝国的电影


可以说希姆莱的叛逃奠定了元首一定会死在柏林的基础。
这一政治影响这么大的事件在电影里用联络官费格莱茵被处决就划过去了。感觉有那么点大材小用。
第二个华点就是帝国宣传部长戈培尔一家。
这是全片最震撼的场景,似乎指代了整个纳粹党和千千万万忠诚党徒的内心。
相信戈培尔夫妇毒杀孩子们的场景深深震撼了观影的每一个人,甚至比元首的死更加令人震撼。当然这样的设置虽然很震撼,但也会给人疑惑,为什么如此有戏剧张力的戏份会抢走元首的风头。整场戏份的设计还是慢慢递进的,情绪上还有成长曲线,整部电影下来,从元首到主角荣格女士,所有人都没有成长曲线,只有戈培尔的孩子们有,包括元首在内,从刚从掩体里听见炮声,到确定斯坦纳无法解围,元首发怒了,咆哮了,甚至发出了现在网上喜闻乐见的空耳“我从河北省来”,但那只是剧情推进的一部分,元首本人的情绪并没有很明显的从乐观到崩溃,从正常到绝望的转变。就像上面说的,从给娃娃兵颁勋章,从平民敢死队,从希姆莱叛变,有那么多可以体现情绪转坏,崩塌的机会,但元首都没有互动到。

《帝国的毁灭》,无疑是最好的描写第三帝国的电影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