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葬礼逐步流行: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死亡(4)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迈克尔说,他一直很难与人沟通,而且在他的生活中也有过孤独的时期。但当他躺在棺材里,不得不倾听人们对他的感受之后,这给了他一个全新的视角。现在他觉得自己获得了“第二次机会”,可以改善和别人之间的关系,修复过去40年中的一些错误。
2012年,患有罕见皮肤病的香港人陈伟霖,也在生日当天举办了生前葬礼。灵堂用彩色的球点装饰,挂起“死不足惜”的横幅。他请朋友来开小型音乐会,唱自己想听的《红日》和《抱抱歌》。好朋友充当司仪,请大家默哀,并将横幅换成了“走得招积
(神气)
”。陈伟霖还邀请了媒体到场,希望向大众表达自己关于死亡的思考,强调死亡并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怎样才可以“走得招积”?要看“活着的每一天,究竟是不是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他说,他想做很多事去拥抱一下死亡,拥抱一下生命,因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前葬礼后他出版了《我的遗书》,又在殡仪馆搭起舞台开抗癌摇滚音乐会,让邀请来的嘉宾都唱一首希望葬礼上出现的歌,“死亡大家常讲,但不会很认真地对待,我很想通过音乐去讲死亡”。
香港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香港警务署前高级督察钟灼辉曾经历过一次濒死体验,此后他就开始从事死亡教育方面的工作。他介绍说,生前葬礼是死亡教育的一种形式,而“死亡教育的重点不在死,其实是在生”。他说,其实害怕死亡就是怕自己没有好好地活过。如果能够把每一天当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就会知道生活是怎么一回事,就可以放下很多无聊的害怕、无聊的执着,会更懂得珍惜身边的人、会更感恩碰到的每个事情、会更有勇气去追寻梦想。
新的丧葬文化:破除死亡禁忌的一步
BBC评论员Erica Buist认为,生前葬礼的流行是丧葬文化改变的一部分。现在很多传统的宗教仪式习俗已经慢慢被抛弃,葬礼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环保葬礼;棺材和服装的样式也不再千篇一律,甚至可以雇佣一个人在葬礼上代表死者发言。在曼彻斯特大学讲授保守治疗课程的劳拉·格林
(Laura Green)
认为葬礼正在适应多元化的趋势,不一定必须安静肃穆、有薰衣草香味的蜡烛和黑暗的环境。“如果你是一个派对动物,你可能想要一个派对。人们想以他们活着的方式死去。”

生前葬礼逐步流行: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死亡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