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是无病呻吟,更是文学中的“泥石流”?如此评价对吗?(3)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意识流”是无病呻吟,更是文学中的“泥石流”?如此评价对吗?


弗吉尼亚·伍尔夫要求以主观代客观,努力表现人物“私有的幻想”。在她看来,只有“意识”才是“生活”,才是“真实和真理”。她在《现代小说》中有一段很有启示意义的话:
“生活并不是一连串左右对称的马车车灯,生活是一圈光晕,一个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半透明层。传达这变化万端的,这尚欠认识尚欠探讨的根本精神,不管它的表现会多么脱离常轨、错综复杂,而且如实传达,尽可能不投入它本身之外的、非其固有的东西,难道不正是小说家的任务吗?”
在她看来,“生活”即内心世界,并不总是“左右对称”,合乎逻辑的,而是像“一圈光晕”,模糊朦胧,变化万端。文学作品应当着力于表现这种错综复杂的“根本精神”,而不应该去描写“意识”以外的事物。
当然,意识流作家们的这些看法,来源于现代的唯心主义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柏格森认为“真实”只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也即“意识之流”,它就是“现实”,除此之外不存在“任何品级高的现实”;弗洛伊德认为人生是由两种基本本能:求生本能和死亡本能的内部冲突所构成的。这些就是“意识流”小说家们的理论根据。
02 着力表现人的无意识、潜意识
意识流作家们所表现的主观世界,主要内容就是无意识和潜意识,这也同传统小说不同。
传统小说刻画人物的心理,着重描写有意识的内心活动,他们的意识是有次序的、合乎逻辑的,可以被理解的;有时也写无意识、潜意识,但总的说来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主体还是写真正的“意识”之“流”。
而“意识流”小说,则着重写非理性的无意识和潜意识,突出人物内心的混乱、迷离、恍惚、无逻辑性、动物性和疯狂性,以为只有这样才算写出了心理的“原始真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识流”小说所写的,其实是“无意识之流”或“潜意识之流”,应该叫“无意识流”小说或“潜意识流”小说才较为妥当。无意识和潜意识是非理性的,它的特点是杂乱无章,繁复多变。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