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考里斯马基:在光影中探索芬兰人的精神世界(4)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近年来,难民问题成为阿基·考里斯马基电影的一大主题,并成就了他著名的“难民三部曲”。其中,《希望的另一边》反映的是叙利亚难民在芬兰的生存境遇问题。尽管电影的基调是人道主义,但我们也很清晰地看出,在芬兰社会存在着一股敌视难民、排斥难民的民粹主义势力,这种势力既有政治层面的,也有民间和社会层面的,我们从芬兰移民局官员对待哈立德的敷衍态度和强制遣返的命令上,从潜藏在赫尔辛基阴暗角落处、伺机攻击哈立德的光头党人的活动中,能够深深感受到这股势力的强大。
另一部电影《勒阿弗尔》反映的是非洲难民问题。虽然这次阿基·考里斯马基将故事的背景放置在法国港口城市勒阿弗尔,但他对于难民问题所秉持的基本立场与《希望的另一边》是一脉相承的。早在2007年拍摄这两部电影前,他在一次接受英国卫报记者采访时就表达了对芬兰政府难民政策的不满。
在笔者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过去的男人》也称得上一部难民电影。只不过,丧失记忆的M不是一位来自异邦的难民,而是一位来自异乡的芬兰人。一个丧失记忆的人沦落为他乡异客,其人生境遇的艰难一点也不亚于像叙利亚人哈立德在赫尔辛基、加蓬人伊德里萨在勒阿弗尔的情况,而他们的成长历程却都受益于人道主义,这正是阿基·考里斯马基的基本人性观。
不难理解,上述两大主题在阿基·考里斯马基的电影中常常是相互交织、并行不悖的。事实上,正是失业、犯罪这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了芬兰社会底层劳工精神的危机和命运的多舛,也正是因为对这些问题的再现使得阿基·考里斯马基的电影具有现实主义的深度。
“芬兰三部曲”中的民族性格
如果说阿基·考里斯马基对上述主题的关注折射出的是一个芬兰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和文化旨趣,那么他镜头中的一系列小人物形象则在很大程度上揭示出芬兰民族的主体性格。
坚韧与顽强是阿基·考里斯马基电影最常诠释的民族性格。从历史上看,芬兰是一个多灾多难、战争频发的国家,直到1917年才从他国的控制中独立出来。长期的战火,加上濒临北极的特殊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铸就了芬兰民族坚韧不拔的性格,精心刻画和表现这种性格也成为阿基·考里斯马基电影创作的重要标的。
《浮云》中,妻子爱娜是一家餐馆的领班,她工作认真负责,高度敬业,深受老板和员工尊敬;丈夫凯瑞是一名技术精湛的电车司机,且深爱着妻子。可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两人还是失业了。为了偿还用于生活起居的各种分期付款,他们拒绝领取失业救济金,一心想凭借自己的能力重新找到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电影向观众展现了两个人所遭遇的一系列挫折、磨难和屈辱,但即使面临绝境,他们也没有放弃最后的努力,也正是靠着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最终迎来了命运的转折,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