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巴黎》中伍迪·艾伦的创作情结(4)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在对巴黎进行诗意而具有浓厚人文主义色彩的表现的同时,影片依然倾注了伍迪艾伦对现实的反思。
在怀旧的情怀背后,是伍迪艾伦对美国“商业文化机制的社会功用及本质意义”的思考。
影片中主人公吉尔是一个活在对巴黎旧时代的幻想中的知识分子,而他的“离开纽约就无法生活”的未婚妻及其父母代表的正是以纽约为象征的美国工业文化。
在让“纽约客”引以为傲的工业文明和商业精神发达的背后,是人们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
吉尔一次次的从现实“穿越”到巴黎的“爵士时代”甚至“美丽时代”,正是对现实的逃避和疏离。
伍迪艾伦的怀旧情结直观化的呈现在了他以纽约为背景的大量影片中,对于这座他生长的城市,伍迪艾伦用“痴迷一般的执著表现他对纽约的爱恋”。
在《曼哈顿》和《安妮·霍尔》等影片中,诗意而具有人文气息的纽约是欧洲“每一个自由主义者都梦想居住的波西米亚梦幻岛”。
但这不是真实的纽约,而是伍迪艾伦呈现出的完美幻象。
在目睹了受现代工业文明浸淫的都市人的蜕变之后,带有怀旧风格的影片寄托的是伍迪艾伦对于他对现代人自身的处境及命运与前途的深刻思考,隐含着更高的理想主义精神意义。
《午夜巴黎》中,主人公在一次次成为历史的介入者之后发现,每个时代的人心目中的“黄金时代”都不是当下,所有人都相信最美好的时代应该是过去。
吉尔最终选择留在了巴黎,活在当下,他的选择也正是伍迪艾伦的人生态度:
有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的时代固然美好,但自己所处的时代在将来或许也会成为后人所向往的“黄金时代”。
知识分子情结
在电影《午夜巴黎》中,触发主人公吉尔一次次的“穿越”欲望的正是对自己心目中“黄金时代”与文坛巨匠的向往。
而作为创作者和导演,伍迪艾伦在影片中灌输的是他作为一个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关注者对于历史的坦然。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