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波伏瓦:从《女宾》到《形影不离》(3)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流动的波伏瓦:从《女宾》到《形影不离》


波伏瓦在回忆录中热情地描绘过战时朋友们相聚的“节日”,这些“节日”——战前曾度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通宵达旦,尽情交谈——扮演和放大了生活里能享受的快乐,尽管没有什么吃的,但至少有几瓶酒可以喝。热闹令三十多岁的波伏瓦重新感到振奋,相信未来还会和从前一样。《名士风流》就始于这样的节日场景。第一个和平的圣诞节里,安娜看着女儿纳迪娜在朗尔怀里的笑容,想起过去迪埃戈这样抱着她的时候,她也是这样喜笑颜开。一旦得知,一个被自己接纳过的人,就此消失了,日子就无法再在恐惧和希望中折衷。战争使外部世界面目全非,也颠覆了波伏瓦的内在自我。过去,她所学会的“他者存在的意义”只是私人交情,战争中,她感到自己“散落在地球的四面八方,每一根神经都和他人、和所有人维系在一起”。1939年,她还在渴望幸福,1941年,“幸福”一词已经失去了意义。
无论在《名士风流》还是在《女宾》中,波伏瓦都借着生活或情感的危机,重新审视了自己与萨特的关系。萨特曾经能给她庇护,“他的命运给我保证了世界的命运”,但他们真的是同一个人吗?还是他们只是同一个萨特?如果有意识地让自己和萨特拉开距离,这个爱了几十年的人,显得如此陌生。伟大的人物会“把世界看作属于自己的,为了对世界的错误感到负有责任,对它的进步感到光荣”。没有女人会这么做,她不会成为梵高、卡夫卡,不会“企图扮演整个人类命运”,“她不会把人类的苦难看做自己的罪过”。《第二性》中的这段结论,可视为波伏瓦将自己独立出来,对世界承担责任的企图。

流动的波伏瓦:从《女宾》到《形影不离》


1949年,《第二性》出版,成为女性主义经典。1954年,《名士风流》获得了龚古尔文学奖。波伏瓦曾尝试将年少挚友扎扎的生死往事写进《名士风流》,结果还是删去了,在同一年,将之写成一部中篇小说。但她同样感到不满,没有为其命名,生前也未公开手稿。这部未命名的手稿,就是《形影不离》。不同于波伏瓦之前的小说,它平铺直叙,充满了她所追求的“文学的真诚”。鉴于中文版出版的时间,这则两个天才少女的故事、亲密的关系和命运的倒置,很容易让人想起费兰特和《我的天才女友》,但它们有着本质的不同。波伏瓦感到,扎扎去世后,自己继续活着是一种过错,她甚至在笔记中用了“献祭”一词——扎扎是自己获得自由献出的祭品。中年的波伏瓦,几次回忆一段从始于九岁的感情,要用文学还给扎扎自由的生命。这是希尔维人生经历的第一次感情,转校生安德蕾成了她的同桌,从此,希尔维还能保持第一,仅仅是因为安德蕾对此不屑。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