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中庄汤帝庙剧场考(5)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拜亭赋》中记载“人庇大厦,神享明堂,祝豚蹄于设杓,载歌舞于陈尝。”透露出此“拜亭”具有祭祀与娱乐一体两面之功用,在祭礼中,有夏“衬”秋“尝”。于此活动之中,供神、人娱乐的表演活动是一项重要环节。由此,笔者大胆猜测在汤帝庙用于戏剧演出的舞楼正式出现之前,其很可能就已经在承担戏剧演出活动了。可见,中庄汤帝庙的现存建筑、碑刻对研究山西地方性的神庙剧场的演变有一定的价值,也是露台向舞楼演变的一个很好例证。
庙内所存康熙三十年(1691年)《补葺汤帝庙重修舞亭记》碑文记载∶“至于舞亭,全势倾圮,鞠为茂草,击目伤心。君独无意乎”可知汤帝庙在康熙早期就有舞亭,此庙在祭祀活动中也必定早有戏剧的演出。舞亭对于神庙的整体布局、人们的生活来说都是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舞亭倒塌才会引起民众的感伤。也是基于此原因,人们才决定进行此次重修。整个过程由值年社首的两位曹公,联合十二水官组织,各阶层民众共同捐资,共同修缮。舞亭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二月二十九日修缮完毕,再现盛景,有文字记录
比之旧迹更高廊弘丽,大侈前规。工既讫功,归然改观,洵如诗之□□,如松之茂,如竹之苞也。嗟乎前之日何以动人悼且叹今之日何以使人欣且羡也!
这些记载从不同的侧面透露出中庄汤帝庙舞亭,对于庙宇布局、人们精神娱乐活动的重要作用及宗教祭祀活动的影响之大。所以在重修完成之际,他们才会立碑记述此过程,并对新建舞亭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赞美之情流露于行文之间。

阳城县中庄汤帝庙剧场考


阳城县中庄汤帝庙剧场考



现存地方文献资料记载,“中庄秧歌”其实源于上庄村,是人们在生活娱乐过程中,在歌舞表演的基础上融入了不同的叙事内容,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歌舞小戏。产生于上庄的地方剧种为什么会被称为“中庄秧歌”呢其原因是清末民初润城镇上庄、中庄和下庄三庄在地理区位上相连,出于管理需要,三庄统一由中庄村管理,所以才会把产生于上庄的地方小戏命名为“中庄秧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