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你懂那么多道理,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人生?(3)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前途是光明的,出路是没有的。
三
应该怎么办呢?
王阳明生怕我们听不懂,举了个通俗的例子说: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意思是说,孝顺父亲,难道先要去学一个孝的理吗?这是一句灵魂拷问,难道读书少的,学历低的,懂得道理少的人就不会孝顺父母了吗?
孝,难道还要去刻意学习吗?一切都只在此心呐,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所以,你有了孝顺的心,自然就懂得孝顺。
这就是“做事先做人”的底层逻辑。人做不好,事自然也做不好。
且不说伦理上的孝顺,一个人做事业,做企业都是如此,无不是立一颗初心,守护自己的良知。否则,心不正则意不诚,意不诚则身不修、身不修则行不正。
或许还会有道友会质疑。列位,听阿信举个例子就立刻明白了。为什么高科技产业总是止步不前?还不就是因为一些局中人的私心,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发展高科技,而是为自己搞钱吗?为什么华为能突飞猛进?因为守住了良知的底线,所以才会坚定不移的锐意进取。
四
心是一面镜子,心里是肮脏的,行为自然是龌龊的。心里是光明的,行为自然是坦荡的。世人会迷茫,正因为是欲望太多,正如鬼谷子说得“欲多则心散”。
在王阳明看来,所谓“心外无物”是针对儒家理学的“心外有物”而说的,因为理学讲究“于事事物物中求定理”,王阳明认为这叫“逐物”。与理学分庭抗礼的王阳明直接说“心外无物”,自然也就“心外无理”。那么,理在哪里呢?心即理也,我心就是天理。这是什么逻辑呢?当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于事物,方有事理。
当然,王阳明并没有否定客观事物的存在,而是用“寂”与“显”来概括心与物的一体关系。天理就在我心中,自然不需要向外求理。一个人的成长并不在于懂了多少道理,多少谋略,而是要在心体上下功夫,少了一份人欲的自私,就多了一份成长的透彻。
成长的天敌,就是功利心,追求技巧,谋略与套路。当我们要改变自己,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内心,而不是方法。成功者们都遵循最基本,最简单的原则,就是不忘初心,守住良知。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