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之后“无接触商业”会凉凉吗?(4)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相较于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而言,服务大型连锁餐饮品牌似乎是摆在智能取餐柜面前更为可行的一条路。
在疫情期间的“无接触经济”风口下,同样也在瞄准餐饮企业的还有机器人产业。
曾一度被视为鸡肋的机器人配餐、配送服务,在疫情之中一跃成为了行业刚需。无论是在疫区、医院等特殊场景,还是在普通餐厅堂食配餐的场景下,机器人配餐都成了避免感染以及安抚消费者的有力手段,普渡、擎朗、穿山甲等专业做配餐机器人的厂家,以及猎豹等兼具配餐场景的互联网厂商都在这方面表现相当活跃。
但质疑也随之而来:虽然机器人在运送效率上可以做到普通传菜员的2-3倍,一台配送机器人不到3000元/月的使用价格也远远低于人工配送成本,未来还有可能随着产量的提升进一步降低,但是目前机器人仅仅能负责传菜的环节,在餐厅内复杂的环境中所能替代的人工场景还实在是太少了。
这也是“无接触经济”下的各个垂直领域共同的问题:在市场已经几度洗牌的情况下,今年“无接触经济”的兴起,无疑是特殊市场环境所催动的变化。目前疫情之下,市场对这样的“无接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疫情终将平复,市场也终会恢复常规逻辑,届时这些凭借着单一市场需求短期爆发的新领域,还能继续走下去吗?
“无接触经济”是伪命题吗?
疫情下的特殊需求不会长久存在。长期来看,市场还是将回归最本质的用户需求与供需关系当中去。
如果我们抛开疫情影响,会发现因为“无接触经济”概念而兴起的这几个领域,原本核心解决的无外乎都是人力与效率的问题:
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都是在降低门店内营业人员的人数,并借无人值守的营业方式,拉长营业时间; 无人快递柜和取餐柜则是在提高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服务效率,减少派件过程中因为用户时间、配合度等等问题,耽误的人力与时间成本,以此提高人效; 无人配送之所以此前被视为鸡肋,也是因为它虽然在配菜这个方面能够替代人力需求,但因为功能点单一、智能化程度还不够高,尚不足够为餐厅减少人力支出,反而成了额外的成本,因此接受度不高。 这背后是目前国内整体人力成本上升给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带来的阵痛:由于适龄劳动力人口占比下降,再加上人口教育水平的提升,国内的劳动力成本在逐步上升,也确实在提高人力、人效的创业方面创造出了巨大的创业机会。
除了这些更为无人化、自动化的解决方案以外,产业互联网的信息化、数字化实际上面向的也是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之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降本增效”的核心问题。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