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中华」舞天玄姬:中西方的古代引火工具,谁最早、更强?(4)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北周时代(西元557年--581年),中国就有了火柴。
《资治通鉴》中记载:“陈宣帝太建九年,齐后妃贫苦,至以卖烛为业。”
北宋人陶谷的《清异录》说:“夜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
950年前后,陶谷在《清异录》一书中提到,夜里有急事而又要花不少时间做灯。有一位聪明人用松木条浸染硫磺,贮存起来备用。与火一接触,就会燃烧起来。可得小火焰如同谷穗。这种神奇之物,当时称为引光奴。后来,它成为商品时,便更名为火寸条。
就是说,当时民间百姓非常流行用一种涂上硫磺的杉木条引火。这也说明了原始的火柴,应该是在《清异录》成书年代之前就已经发明,也就是西元950年前。
据一则重要史料记载:“汉淮南王招致方术之士,延八公等撰《鸿宝万毕方》,法烛是其一也,余非民所急,故不行于世,然则法烛之起,自刘安始也。”这里的法烛就是后来说的发烛,都是火柴的前身。
按照高承的记述,我们可得知,原始的火柴是在西元2世纪,由早期的炼丹家所发明的。我们也知道硫磺是炼丹家的主要药物,所以他们发明原始火柴更加合理。
古人发明的“劈檾淬硫”的办法,制造引火工具。
关于这种引火物的制作方法,在《西湖游览志余·委巷丛谈》中有具体的描写:“杭州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磺涂其锐,名曰发烛,亦曰焠儿,盖以发火代灯烛用也。史载周建德六年,其后妃贫者,以发烛为业,岂即杭人所制欤?陶学士清异录云:夜有急,苦于作灯之缓,劈杉染硫黄,遇火即焰,呼为引光奴,今遂有货者,其名颇新。”
《委巷丛谈》中的这些话,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一是引火物的材料用松木或杉木片,其薄如纸,再劈成签条;同时将硫磺熔化后,蘸一点在签条的尖端。二是用它在炭火上一接触,立即发出带光的明火,可以点燃灯烛照明。三是这种引火物的发现时间,有文字记载的是北周武帝建德六年,也就是西元577年,而且由宫廷中的贫穷后妃带头制作,成了一种“产业”。至于发明的时间恐怕还要早一些吧。
这里提到的“劈檾淬硫”中的“檾”字,今天已经改写作“苘”字了,是一种叫做苘麻的锦葵科纤维植物,它的麻秆可以做“引光奴”的,还有一种是桑科的大麻,麻籽叫“火麻仁”,可以入药,麻秆上的纤维,可以搓麻绳、捻麻线,麻秆蘸硫磺也可做“引光奴”。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