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建筑师王澍:乡村改造应该延续真实的生活状态(2)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在王澍看来,本土建筑在城市中已经踪迹难寻,唯一的希望在传统村落中。但是城市化的齿轮同时也碾压了原本宁静的乡间。不管是自发还是外力介入,中国的乡村开始了“空心化”,村民搬走,房屋失修或者是建起了不伦不类的“土洋楼”。居住在浙江十几年,王澍对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建筑有着感情上的别样羁绊。从2002年开始,夫妻两人和学院的学生走访了整个省,在过程中发现了浙江的农村也面临着这个严峻的问题。
2012年当富阳市政府向王澍提出建设艺术馆,博物馆,档案馆等“三观合一”的项目邀请时,他当即提出要选出一个村子,真正地开始介入这个问题,试图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农居改造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不能仅为艺术而艺术。让真正的农民生活在其间,有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土地政策,邻里关系,经济发展,等等等等。“建筑师现在去乡村是蛮多的,但是哪个真正敢做给农民自己住的?一般人都不敢做的,因为这个实在太麻烦。你去乡村做旅馆,酒吧,书店,这种事情是比较容易做的。”王澍告诉澎湃新闻。
作为浙江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试点项目,文村不仅是王澍的尝试,还被赋予了更加复杂的社会意义和更加厚重的冀望。当地已经和一家民宿公司合作,出租了几套新建房屋。在内部装修完成后,他们希望更多的人会来 “王澍的文村”看一看。
王澍在文村的实践虽然告一段落,但是他希望村民能够主动来保存自己独特的文化,将焕新农村的事情做下去。而他自己也在推进着其他项目,尽管农居改造具有挑战性,但仍然不断试图“在不同地方中做出不同的东西”。

对话|建筑师王澍:乡村改造应该延续真实的生活状态


富阳文村
澎湃新闻:王澍老师在北京长大的,您比较熟悉的建筑风格应该是四合院,其次就是城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您是怎么样开始对浙江的乡村建筑感兴趣的?王澍
:这是建筑的专业认知问题。因为北京毕竟是童年的生活经验,那时候对建筑并没有自觉的认知,留下的只是在院落里面生活的模糊印象。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