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区域经济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4)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上世纪90年代,区域经济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但相比而言,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仍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其原因是我国乡村工业过于分散和长期实行城乡隔离政策,特别是户籍制度所致。
(四)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1978年以来,由于各地区和部门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一些产品现有和即将形成的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原料供应和市场需求量,生产设备大量闲置。如彩电、冰箱、洗衣机、彩色胶卷、照相机、西服等行业的生产能力大都过剩一半以上,棉纺工业生产能力也有1/3以上处于闲置状态。早在1993年就有相当于120亿元~150亿元投资未能发挥作用。
造成我国区域差异的原因如下:
(一)外因。首先是现有价格体制的影响。由于价格的不合理,产品比价严重扭曲,造成了工农商品之间、原材料、能源和加工工业之间以及生活必需品和非生活必需品之间价格极其不合理,这使工业与地区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大大超过农业,使以资源开发为主的中、西部地区的利益流向以加工工业为主的东部地区,造成了沿海与内地、边远地区间的差距拉大。
80年代以来,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实行特殊政策,也人为地扩大了东部与中西部间的差距。
尤其是非国有制经济在沿海地区异军突起,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电子和通信制造业等现代工业在沿海地区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沿海地区的工业发展。
(二)内因。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经验表明,当一国(或地区)人均国民收入处于300美元~1200美元之间时,进入经济起飞阶段,这时产业结构变化最为迅速。目前只有东部具备了产业结构加快演变的物质基础,以及较好的交通和信息、较高的科技水平、较高的劳动力素质等条件,因而东部产业结构变化较快。相对而言,中西部变化较慢,这使东部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拉开了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然而东部的辽宁,由于产业结构老化,与产业结构变化较快、政策优惠的广东、江苏、福建等相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了,这充分说明了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