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高考生自述:1977-2020年,那场曾经改变我们命运的考试(3)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生活有了更多的光明。80年代我们最喜欢的一首歌叫“明天会更好”,那时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唱,那首歌给我们激励,让我们心潮澎湃、充满活力。
直到去年我才进入半退休状态,能做了一辈子医生,最感谢的,是我的妻子。在我为人父的时候支持我走进考场,而后带着两个孩子让我念完了大学,她为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给予了我无比的支持。
因为我的经历,所以对子女的学习会关注比较多,但现在回过头来看,理念上还是有一些问题。我们老是用过去吃过的苦、学习条件如何差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其实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他们都觉得哪年哪代了,只会觉得我唠叨。确实,我们的经历有一点魔幻,讲起大饥荒的年代,孩子们都不信。不过幸好,子女也都考上了985高校,有了不错的工作。
1981年考生张梓琴 :重新开始重视和尊重知识的年代
我是81级的高考生,从青海省西宁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在我的记忆里,那是个令人振奋的年代,是重新开始重视和尊重知识的年代。1979年改革开放,社会开始涌现出很多新鲜事务和新鲜的思想。那时高考恢复不久,我和我的同龄人,都能深刻地感受到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我们发自内心的憧憬和向往未来,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回望当年,我们年轻、朝气蓬勃、带着理想主义。
我很幸运,生于1964年,家中还有兄长和姐姐5人,他们都生于四五十年代,只有我参加了高考。而且,还很幸运的遇到了一位改变我一生的老师。
就在高考前,我的父亲从一家国营企业退休,那时候子女可以接父母的班,能够进入国营工厂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而高考招生的学校并不多。像北京就只有北大、北师范等4所大学在我们这里招生,真的是万里挑一的录取率。所以摆在全家面前的问题,就是我要么立刻去工厂接班;要么继续参加高考,错过接班的机会。在经过了几个弥漫着焦虑气息的夜晚和父母的期待中,我勉强决定听从了他们的劝说,先去工厂看看。
刚开始去的时候想自己也算是有理想的青年,在学校时老师也说过我的文笔很有天赋,就算在车间当工人,也能靠着这支笔走出去。但真进入车间,工作环境以及每天繁重的工作,让我无法再拖着疲惫的身体日沐书香。而且社会的规则,也与学校截然不同,在那个年龄,这种反差让我异常地想念学校。那时候我到家就哭,整整哭了一个星期。
就在这时,当时的历史老师发现我已经一个星期没有来过学校,并从同学口中听说我参加了工作,马上跑到我的家里极力劝说父母让我继续读书,还和他们打包票,说我就算发挥失常,也能考上大学。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样子已经模糊,但他终于打动我父母的那句话,我依旧逐字记得:“连这样的学生都不上学了,会给班上其他同学带来极大地不安;如果连她都考不上,还有谁能考上。”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