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高考生自述:1977-2020年,那场曾经改变我们命运的考试(4)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最终,我这个全校学习成绩第一名的学生,如愿回到了学校。
直到现在,我依然很感激我的这位老师,是他在当时那种境遇下给了我支持和力量,也因此改变了我的一生。人们经常说一生会有很多境遇,但一次足以改变人的一生,直到今天,我每次回想那个年代,这件事情仍然记忆犹新。
在上世纪80年代能够上高中,并参加高考的人少之又少。在我印象中,80年代,在我们那里高等学校录取率只在2%-3%,整体不超过5%,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形容,大概就是那时传开的。
当时的社会百废待兴,鲜少有学习资料,学校更不会有什么图书馆,复习资料就算有,囊中羞涩的我们也没有钱购买。差不多能获取学习资料的唯一机会,只有老师通过他们的途经找到的一些高考模拟题,还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每当提起这些,无数个埋案不眠的夜晚,无数个执笔破晓的清晨,都恍如昨日,我们是真的带着理想去坚持。虽清苦,但乐享。
直到现在,我依然认为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也是中国最公正的一项选拔人才的制度,尽管这些年会有媒体相继曝出一些地方存在暗箱操作和腐败。但至少,我们这一代人所相信的高考,是最接近公平的一次考试、最能让那些发奋有志于未来的年轻人,去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1999年考生王涛:高考最主要的功能是实现社会的分层
1980年,我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农村,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是在村里度过的。村里人大都不重视教育,除了担心花钱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周围少有人是通过上学改变命运的。只是孩子小,不能帮忙劳作,而放在家里的话又没人照看,送到学校成了唯一选择,至于学习的话自然是帮不上忙的。同时老师所受的教育也有限,因此农村的孩子基本上是成绩越来越差,初中之后大都辍学了,外出打工或者帮家里干农活。
我们家是少有的一个例外,父母都很重视教育。这可能与他们的经历有关,父母属于老三届,高中成绩都挺好,但是失去了高考的机会,希望有下一代来圆他们的大学梦。通过他们耳濡目染的影响,上大学也植根在了我的心里,尽管不了解上大学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1996年中考,我顺利的考入了县里第一中学。作为县里最好的高中,招生人数也是县里最多的,我们那一届高一有8个班,每班大概65人,但是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县城周围,偏远的山区和农村能考来的很少,所以我还是比较幸运的。高中的氛围跟初中和小学明显不同了,因为上高中唯一的目的就是参加高考,考入大学,所以老师和同学都很重视学习。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