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涟水流域文化与毛泽东(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毛泽东在湘乡县棠佳阁文家生活了约六年光景,顺便在舅父开的私塾发蒙读书。八岁时被父母接回韶山,在南岸私塾、关公桥私塾继续上学。
毛泽东人生之路最为关键的时间节点在一九一0年秋天。当时湘潭县易俗河已是全国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父亲决定将长子送往在湘潭县经营稻米生意的朋友米栈当学徒,希望儿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经商。1936年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中回忆:
我父亲决定送我到湘潭一家同他有来往的米店去当学徒。起初我并不反对,觉得这也许是有意思的事。可是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我听说有一个非常新式的学堂,于是决心不顾父亲反对要到那里去就学。学堂设在我母亲娘家住的湘乡县。我的一个表兄就在那里上学,他向我谈了这个新学堂的情况和“新法教育”的改革。那里不那么注重经书,西方“新学”教得比较多,教学方法也是很“激进”的。
这位表兄就是文运昌。据文在建国后回忆:
记得是七月初,那天,早餐吃了钵大蒜煮团鱼,天气炎热,由石板坳走城前铺,经柳树泉坝、两头塘、五里牌、绯紫桥,抵湘乡县城,五十里上下,晚宿县城北正街豫昌旅社。翌日上午,出望春门,过马荡渡,步上东山学堂。他到湘乡县城时问我:“么夹(为什么)街上要垫石板头?”我说:“这座城叫龙城,石头就是龙鳞。”来到东山学堂,见过李堂长,报姓名。因考期已过,李堂长布置了叫《言志》的考题,意思是谈志向。毛泽东作完以后,递给李堂长,李堂长看,字写得好,文章立意高远,决定破格录取。第二天,李堂长还好不欢喜,对其他老师说:“昨天取了个救国才。”后来,毛泽东听说外县的学生要多交一些费子,就跑到堂长室,补交了些铜元。
毛泽东与斯诺谈话中的说法与文运昌大致相同:
我随表兄到那所学堂去报了名。我说我是湘乡人,以为这所学堂只收湘乡人。后来我发现这所学堂招收各地学生,我就改用湘潭的真籍贯了。我缴纳千四百个铜元,作为五个月的膳宿费和学杂费。我父亲最后也同意我进这所学堂了,因为朋友们对他说,这种“先进的”教育可以增加我赚钱的本领。这是我第一次到离家50里以外的地方去。那时我十六岁。
湘乡县厚待了毛泽东这位外县籍的年轻人,也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在韶山读私塾期间,邹春培、毛润生、周少希、毛宇居、毛简臣、毛麓钟诸老师指导毛泽东的阅读范围基本上是旧学,《三字经》《幼学琼林》《精忠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隋唐演义》《纲鉴类纂》《史记》《汉书》以及四书五经一类。十三、四岁辍学务农时才看到过《盛世危言》《校邠庐抗议》等新内容书籍。东山高等小学堂则为毛泽东打开了一扇认知中国和世界的全新窗口,他第一次看到大清帝国地图,上了地理课,接触到天地仪;第一次上格致课,从做实验中明白了热涨冷缩原理;虽说宣统皇帝在朝已经两年,却是第一次听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已经死去;笫一次读到世界上还有华盛顿、拿破仑、叶卡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等大人物;他狂热地喜欢上康有为、梁启超,对《新民丛报》爱不释手,读了又读,很多段落他都能背诵,一辈子的文章与康梁体结下难解之缘,并取别号“子任”;他第一次喜欢上近现代体育运动项目单杠、木马、游泳、登山、洗冷水浴,有些习惯保持终生;他经常去校园旁边的东台山游览,山上有很多同治年间书家萧礼容题写的碑刻,养成了他一生热爱书法艺术的嗜好。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