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接受自己,并背负起自己|女性学者访谈⑦(2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戴锦华:接受自己,并背负起自己|女性学者访谈⑦


纪录片《女人》剧照。
同时仍必须提及和反思的是,在学术场域当中,如果说我们并不需要一种独属于女性的传统与规范,那么我们是否还在不自觉沿袭着男性所开启的学术规范,比如说理性、客观、科学性?坦率地说,我此生的最大任性,是坚持着自己的游戏,坚持自己对游戏规则的制定权。有代价,甚至惨痛,但我让自己“输得起”。
女性,作为社会公共场域中的新角色,我们一边在介入中寻找和创造新的文化模板,一边要面对的是后冷战、后革命时代社会文化趋向的整体的逆转或直呼反动。记得一次我对世纪之交的北美学术界的现场观察。在彼地的PC/政治正确逻辑看似如此强势、如此持久之后,美国学界仍是白男人占据压倒多数。我出席的一次教授会上,一位国际知名的女性主义女教授退休,讨论后继者人选时,一个男教授公然赤裸地提议:能否不找女教授,能不能选择非女性主义者?实在受够了。——而这是一所以激进、政治正确著称的大学和科系。
新京报:对于中国的学术界,你有相关的观察吗?
戴锦华:在中国的学术界,我的观察是,随着人文学科地位的整体下降,女学生的比例持续大幅提高,而女教授的比例却没有对应的增长。青年女性学者的工作与生存状态相较于替代男性,也远为艰难。这与社会的整体结构和趋向有关,但我仍相信,它也只能经由女性自身的努力和成就来改变。
新京报:所以其实我们不用期待一个女性的学术传统,我们期待的是对于男性主导的学术系统的反思与改变。
戴锦华:是的。回到你刚才的问题,我也想再补充一些经验性的体认。从1993年到现在,我在北大工作近三十年了。在北大的全部学术生涯当中,我始终极大地受益于长辈、同代的女性学者的庇护、提携,我得以任情任性地工作和生活,在很大程度得自他们的庇护、支持与认可。
最近一些事件和机遇,使我与北大的优秀女学者相聚,那些快乐的、互认的时光令我梦想某种实践姐妹情谊的知识共同体。它事实上存在于我的生命中,我也梦想它最终构成某种结构性变化。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