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优秀的人都喜欢通读《资治通鉴》N遍?普通人一次就跪倒?(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得到出品的厚厚一套《资治通鉴熊逸版》,特别之处在于精读细讲,每一处带有详尽的科普文学、历史常识,以当代人的视野和知识储备逐字逐句细致解读,照亮了普通读者的知识暗角。
熊逸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被称为“当代思想隐士”。 十几年前的《春秋大义》被普遍认为是专业功力与通俗笔法的完美结合,一扫网络写史通俗有余而深度不足的一贯弊端。
简单提炼出《资治通鉴》的现代思想,如管理学、处世之道、权谋之术并非难事,但如熊逸一样脚踏实地地从司马光用19年的编撰的字里行间,延伸出政治、历史知识体系,真正做到传授解惑的文化传递,是需要一定文化底蕴和查阅取舍功夫的。
《资治通鉴熊逸版》开创性地为这本传统巨作,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解读形式,主要体现在几个特别之处:
其一,经典古书,越读越厚,知识量等身
现代人追求效率,各大社交网站晒读过的书照片和视频,一年下来,读书等身。
读书等身是一个美好假象,如果仔细观察,绝不包涵经典巨作,尤其是字斟句酌,言简意赅的文言文经典。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谁要能熟读五六本书,就可成为大学问家了。”当然,福楼拜并非指的是爽文、拼凑类书籍,大概就是指经典书籍。
读书破万卷不算难事,关键还是书的内容。毛主席读《资治通鉴》17遍,金庸反复琢磨,帝王请高人讲书……好的书籍,是一个知识宝藏,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可以读出不同的内容,获取无穷尽的智慧力量。
熊逸在撰写之前,把司马光曾查阅的资料全力阅读一遍,才能理解司马光的取舍和剪裁,这样就能更接近资治通鉴的写作意图。
熊逸的版本,仅第一辑就高达90万字,只仅仅解读完《周纪一》、《周纪二》,可见其详尽程度及知识含量。
现代人万事焦虑的根源是比速度,但竞争的本质是比质量、比浓度。通过一本书的精细深读,打通阅读与认知的任督二脉,领略经典史学巨著精要,恐怕成就是融会贯通的阅读最高境界——致广大而尽精微。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