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而逝》:一段乡村生活,一条朝圣之路(4)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生命伴随着死亡,生生死死交替出现,循环往复,这也正是阿巴斯在《随风而逝》中展现出的生死观。
2、关于“传统信仰”和“现代”之间的讨论
某一次巴扎接完电话,驱车回村的路上,遇到了一位对朝圣的意义产生怀疑的年轻人。他与巴扎讨论自己母亲脸上因为朝圣留下的伤痕:
“第一道伤痕,是为我姑姑的死,我可怜的妈妈这样是为了表达对我爸爸的爱;第二道,是为了我爸爸工作的厂里的老板,他的一个亲戚死了,这样我爸爸才不会失业。我妈妈服了很多丧,她牺牲她的脸,我真不敢相信……我对这样的事不感兴趣,当我想起这样的事,我只感到痛苦。我想朝圣的起源一定要变得更经济点才是。”
在这段路途中,巴扎对于朝圣不发一言,每当小伙子问他对此怎么看的时候,他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因为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濒死老太太死后,记录这一“愚昧落后的传统”。在到达村子后与古达兹夫人的第一通电话里,巴扎将说未说的话就已经暗示了这一点。
但是当一个接受了现代教育的年轻人真的对这一传统产生质疑,认为应该将朝圣变得“经济点”的时候,巴扎的心情又是复杂的。
把年轻人送到学校后,他把小向导发仔叫了出来,发仔说自己还没有做完题所以不能跟巴扎走,而那道题是“在审判日那天,上帝和魔鬼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巴扎脱口而出:“很简单的题目,上帝下了地狱,而魔鬼去了天堂。”脱口而出后,他意识到自己说错了,又改口道:“上帝上了天堂,魔鬼去了地狱。”
受教育的年轻人和儿童代表着社会、国家的未来,而影片中这位年轻人对于朝圣的怀疑以及发仔对于“审判日”问题的求助,都显示了这个时代年轻人的信仰缺失。这让人想起尼采的那句“上帝已死”,它标志着宗教的土崩瓦解和世俗化潮流的滚滚而来。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