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院士回忆袁隆平:他让杂交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袁隆平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半年了。
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热点频繁更替的今天,半年已经很久,足够一个话题从热变冷,再被人遗忘。
但袁隆平是特殊的,任何和他有关的消息,随时都能够激起无数的关注和怀念,正如11月1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举行的“袁隆平精神学习交流会”上,同为水稻育种科学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所说,历史不会忘记他。
其实,不只是历史,所有在这个时代吃饱了饭的人们,都不会忘记这个90岁还在做“禾下乘凉梦”的老人。

多位院士回忆袁隆平:他让杂交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袁隆平精神学习交流会。中国农科院供图
在没路的地方,他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杂交水稻并非袁隆平的首创,在袁隆平育成三系杂交稻之前10年的1963年,就有美国学者第一次在印度尼西亚实现了杂交水稻,5年后,日本学者也育成了杂交水稻。但这些成功的案例,却存在种种天然的缺陷,无法规模化推广,因此先后被各国的科学家和研究所放弃。
彼时的袁隆平,以湖南省安江农校的一名普通教师身份,踏上了一条被认为没有前景的路。
水稻是自花授粉的植物,而杂交需要不同品种、不同植株之间授粉。突破水稻杂交技术的第一个难点,找到雄性不育株,这种天然存在“缺陷”的植株,恰恰是杂交得以实现的前提。
1964年,袁隆平发现了第一株雄性不育株,袁隆平的学生、湖南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邓华凤回忆,袁隆平每月会到田里指导学生,给他们上课,他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袁隆平为他们讲解光敏核不育基因和广亲和材料的发现及意义。
邓华凤跟随袁隆平学习时,已是上世纪80年代,袁隆平的三系杂交技术已经成熟,并推广了10多年。三系杂交技术使水稻产量提升了20%,但此后一直难以继续提升。新的两系法仍在探索中,刚刚从安江农业学校毕业的邓华凤,在选择研究方向时,选择了更难的两系法。邓华凤说,那时候,他刚刚中专毕业,既无材料,也无经验,但袁隆平挑战世界难题的精神影响了他,让他选择了难度更高、创新性更强的两系法。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