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院士回忆袁隆平:他让杂交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从1960年踏入杂交水稻领域,到2021年去世,60多年中,袁隆平把原本被认定为没有前途的杂交水稻技术,变成了影响世界的科研体系。
曾和袁隆平多次交往的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讲述了一段故事,在某次开会时,袁隆平告诉他,杂交稻最早制种的时候,只有几公斤产品,这让很多人觉得是一个笑话,一亩地几公斤,能干什么呢?然而,60多年来,从三系杂交稻,到两系杂交稻,再到超级稻,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十四亿人吃饱,他永远都有新的目标
在杂交稻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词——增产。
生活在21世纪的人,处在物质高度丰裕的世界,很难真正体会到增长背后的意义和情感。但袁隆平走上杂交水稻之路的最初,就在1960年代,一个以饥饿为记忆的年代。袁隆平亲历那个年代,因此,他的杂交水稻研究,始终以多产粮食为目标。
对这个14亿人的大国来说,增产,意味着饥饿的记忆永远成为了历史,有人曾问袁隆平,会不会害怕那样的场景出现,袁隆平的回答是“不可能了”。
历史数据显示,在袁隆平第一次育成杂交水稻的1973年,全国粮食产量是2.65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297公斤,到2020年,粮食产量是6.69亿吨,人均占有量480公斤。
粮食的丰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正如数十年中,袁隆平的增产目标永远都在更新一样。
邓华凤回忆,在两系法成功之后,袁隆平又开始尝试超级稻的培育,最初目标是2000年达到700公斤,2005年达到800公斤。800公斤的目标于2004年实现。随后,袁隆平又开始900公斤的研究,2012年攻关1000公斤,2014年冲刺1100公斤。2018年,已经88岁的袁隆平,再次开始攻克1200公斤大关。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说,杂交水稻的成功,为中国人实现温饱,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表示,从杂交水稻出现,到现在,累计推广近百亿亩,累计增产8000多亿公斤,每年种植的杂交水稻,可以多养活8000多万人。
2020年,90岁的袁隆平,再一次提出新的目标,“有生之年,我要实现大面积亩产20吨/公顷,即亩产1350公斤的目标,我很有信心!”他的新目标,其实已经实现了,2021年10月17日,在湖南省衡南县,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为1603.9公斤,突破亩产1500公斤目标,并创造新的纪录。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