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奏鸣曲》自我价值实现取代母性光辉,人格障碍的心理学解析(3)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为了让夏洛特接纳自己,伊娃抹掉自我的标志,做一切可以让母亲开心的事情,试图用乖巧的行为讨好母亲,这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她将仇恨隐藏起来,转化为长期压抑形成的噩梦,生活中她不断地咬自己的指甲,拔自己的头发,感觉自己马上就要疯掉。这种畸形的心理发展过程让伊娃痛不欲生,以至于在成年之后依然处于母亲的高压之下毫无喘息的机会。
母亲的失职夺走了本应属于儿童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在伯格曼电影《犹在镜中》曾将上帝形象幻化为一只毒蜘蛛,在本片中,母亲形象与毒蜘蛛无异,她用语言和行为一次次伤害伊娃和海伦娜,而在《呼喊与细语》中未曾出现的母亲形象与本片中形象具体的母亲具有同样的功能性指代,她们由于不合格的母亲责任导致女儿人格发育不完全,表象便是没有自我和不懂得如何去爱。

《秋日奏鸣曲》自我价值实现取代母性光辉,人格障碍的心理学解析


伊娃在自己的第一本书中写道“我最大的障碍是不知道自己是谁,我盲目地摸索,如果有人爱真实的我,也许我会有勇气正视自己,但对我来说,这种可能性很小”。
在成年之后,伊娃的一个典型表现便是丧失了爱的能力,她对丈夫说:我谁都没有爱过。在恬静温柔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茫然而卑微的憎恨之心,母亲的这次旅程其实就是伊娃找回自我的过程,方式就是夺回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可惜却以失败告终。
影片中有长达40分钟的母女冲突爆发来强调“心理病”,其中伊娃的一句话很有分量“所有敏感而细腻的东西,你都要伤害,所有有生命的东西,你都要扼杀”,伤害的是爱的情感,扼杀的是生命的自由,这两种世间最为宝贵的财富对一个孩子来说弥足珍贵,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何以为家》中小男孩赞恩的控诉”既然父母无法承担抚养的责任,那为什么还要生下那么多孩子?”,显然伯格曼想要强调的是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父母既然赐予了孩子生命,就应该以全部的爱呵护孩子健康的成长。身体的健康绝不等同于心理的健康,父母的存在也不等于履行好了应尽的指责,伊娃讨好型人格的形成根源在于母亲的失职,只有自愈好自身的创伤,才有可能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给他人带来温暖和阳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