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水文观测数据反演的热带太平洋西边界流多年代变化趋势(11)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张研:用四十年青春书写女地质工作者的家国情怀
据地大新闻网(通讯员 徐燕 文字编辑 田甜)即使86岁高龄,校友张研依然思维敏捷、言语清晰。在她心中,能为自己钟爱一生、研究一生的近千块腕足类化石标本找到一个稳妥的家,就是最欣慰的事。
2021年3月15日,张研的这一愿望终于实现了,来自母校——地大博物馆馆长刘先国、校友工作与教育基金管理处处长徐岩带领同事,千里迢迢赶往古城西安,郑重地从张研家中接走这批腕足类化石标本,并承诺:尽快梳理、整理这批化石标本,使它们发挥最大的教学、科研和科普价值,以慰老人平生所愿。
1957年从北京地质勘探学院煤田地质及勘探专业毕业以来,张研扎根西北地质事业近40载,无论是秦岭高山地区,还是沙漠戈壁滩,她都留下了足迹,奉献了青春年华。无论环境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苦,她都以苦为乐,无怨无悔,书写了一代女地质工作者的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
一场校友报告,将青春献给地质事业
1935年9月,张研在山东黄县出生。七七事变后,张研跟随父母来到青岛。1950年秋,作为第一批女生考入青岛市省立一中。
1953年,临近高中毕业时,已在长春地质学院就读大三的校友张贻侠(曾任长春地院院长)到母校作报告。在他的事迹影响下,张研报考了地质专业,并以第一志愿被刚成立一年的北京地质学院录取。
就这样,带着好奇和幻想,张研来到北京,开始了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大学生活,也开启了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光辉历程。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56年夏天,正值大三毕业实习期,张研和四位同学主动要求到祖国最艰苦地方去,最后被学校安排到青海木里煤矿实习。他们从青海的天峻县出发,骑马走了5天,这是她第一次学骑马,这个矿区海拔3800米,规模巨大,当时因交通不便未被开采,矿区气候变化无常,冰雹、大雪、大风随时袭来。就这样,他们仍在矿区坚持了两个月,也正是这段经历,让她学会了坚强,得到了锻炼。
1957年春天,响应祖国号召,张研提前毕业并被分配到位于甘肃酒泉的祁连山地质队,边实习边工作。原定当年9月返校取行李,再统一分配工作。不料北京发来的一个加急电报说,西北地质事业需要年轻人去开拓,通知几名同学原地分配工作不再返校。从此,张研就留在了大西北,至今六十余年。
张研回忆当时的情形,”“两名家在北京的女同学,因为不能回去,哭了好几天。”但张研毫不在乎西北恶劣的自然环境,在位于戈壁滩的北山煤窑煤矿一直工作到1957年冬天,才收队回到酒泉。在戈壁滩,他们第一次骑上了骆驼,白天下矿井小煤窑,晚上回来满脸的黑煤,她开始体会到工作的艰辛和困难。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