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水文观测数据反演的热带太平洋西边界流多年代变化趋势(1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古生物培训班,开启腕足化石研究之旅
1958年初,张研奉命调入兰州区测队,参加区测二分队1:20万区测调查(甘肃永登幅)填图工作,全队仅有她一个女同志出野外。
当时做区域地质调查基本只能靠双脚来跑。张研回忆:“每天要跑近100里路,两三天搬一次家,住帐篷,睡行军床,脚打起泡也不敢讲。每晚12点后才睡,每天只睡4-5个小时,早上天一亮就起床,中午带馍、咸菜,渴了在河沟里喝点凉水,晚上点蜡或煤油灯填图,有时在山沟里饿着肚皮蹲一夜等天亮……”
有一次,张研和一名刚从西安地校毕业的学生小白跑一条线路,从黄河边往回返时,天黑了,回去的上坡路全是光滑的花岗岩,不小心就会掉到河沟里,他们只好商量蹲在山头上,等天亮再返回。虽然穿的很少,又冷又饿,但张研还要像大姐姐一样安慰17岁的同事,看着天上的星星,周围一片漆黑,不敢说害怕,冷了就站起来原地跑跑。半夜了,听见远处有人喊叫,还打着灯笼,边喊边走。张研猜可能是单位的同事出来找他们了,因为路太远又滑,张研就喊他们先回去,喊得嗓子都哑了。一直到天亮,才有两名工人拿着干粮和衣服找到他们。当时张研的眼泪就下来了,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经过一年的野外锻炼,张研的个性更坚强了,她常常暗地鼓励自己:只要男同志能干的,我也能干!
1958年底,兰州地质局科研所总工程师宋淑和推荐张研到西北大学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古生物培训班。正是这次培训,为张研后半生从事古生物研究打下了基础,激发了她对腕足类古生物研究的热爱。
1959年秋,张研来到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拜地层古生物学家王钰为师,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主攻腕足类古生物。学习期间,她去甘南地质队,在当多沟、下吾那沟等地实测中泥盆世地层剖面、采集标本。
当时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张研回忆说,1960年在当多沟工作的日子,可以说是她这一辈子最艰苦的日子。当年每天早饭是青稞糊糊,午饭是青稞馍,连咸菜都没有。每天要爬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还要背许多石头,渴了就喝沟里的水,经常遇到突发大雨、冰雹,在山上没处躲,全身淋湿。当年8月-9月,张研在甘肃武威协助同事采集笔石标本时,因为喝了山上低洼处的雨水,傍晚突然肚子痛,一个人连夜乘汽车转火车赶回兰州就医,确诊为急性痢疾,差点要了命,一个星期后,病还未痊愈,她就又回到武威继续工作。
在南京古生物研究所进修期间,张研陆续在甘南、安徽等地采集了大量腕足类化石标本,并与金玉合作完成了人生第一篇论文《安徽泾县晚二叠世腕足类化石》,发表在1961年的《古生物学报》上。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