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中国人的考试成神之路(16)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我听见人家说,清华今年考生多,女生四五百,不及男生多。
妙处不止此,在这后面紧跟着的是恭恭正正的楷书:
哎呦呦,我的肚子痛喽,我算不出来啦!(《考卷的奇妙答案》)
我实在好奇,不知道这位学生后来的成绩如何。
4
考试的是与非
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创造,要通过教育来实现,而教育结果的检验和人才的选拔,就需要考试。中国人喜欢溯源,更喜欢把源头追溯到中国,考试制度大概确实是中国为最早,西方的笔试制度的完善差不多要到十八世纪之后。(《象牙塔的变迁》,第156页)有人说,西方的考试制度,或受中国的影响,孙中山就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五权宪法》)
1868年5月波士顿市在招待中国大使馆外交官时,爱麦生(Emerson)谈到要借鉴中国的文官选拔制度:“中国社会上都非常尊重教育,也走到我们的前面,这就是中国值得光荣的唯一凭证。”(《中国考试制度史》,第327页)在这种似褒实贬的说法中,着实也体现了中国科举的独特性。启蒙时期的欧洲思想家,多以人文、民主之特征赞誉中国,他们提到的主要例子之一就是科举。
中国的科举源自隋朝,最初是为了抑制门阀贵族的力量,让平民子弟能有平等竞争的机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何炳棣先生有一本书研究科举所造成的社会流动,书名为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中译本为《明清社会史论》,徐泓译注,台北:联经出版社,2013年)科举确实可算是寒门弟子的“成功阶梯”。

从古至今,中国人的考试成神之路


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
邓嗣禹先生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专门提到了科举对于社会风气的影响,科举让整个社会都充满了争先向上的风气: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冀求一第。即纨绔公子,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傥肄业之时,一曝十寒,遇大比之年,名落孙山,则不拘富贫,皆垂首丧气,无面见人。非若现今学校,毕业与否,不甚紧要也。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