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正而不谲”吗?孔子对齐桓公的评价其实另有深意(7)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真的是“正而不谲”吗?孔子对齐桓公的评价其实另有深意


综上,齐桓公的“正”当毫无疑问,一点点的“谲”也不值得求全责备,抛开甩手掌柜、“寡人有疾”等不太圆满的标签,他的确不愧霸主之名。
再回到谲正之辨,究竟谁更重要,貌似就没那么重要了。
对比:谲与正,只是多少而已
不管“谲”还是“正”,齐桓公毕竟完成了“尊王攘夷,九合诸侯”这空前绝后的伟业,晋文公亦不遑多让,他们都是国君们的偶像,霸主的标杆。
齐桓胜在持久,晋文则赢在辉煌,前者耽于霸业的探索,后者则忙于跟时间赛跑、跟楚国抢标。晋文公的霸业速成即有时代的驱动,也因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他没有齐桓公细火慢熬的功夫,只能用偏“谲”的手段来达成目标,这有什么不对吗?

真的是“正而不谲”吗?孔子对齐桓公的评价其实另有深意


二人有一点是共同的,春秋既有称霸的需求,也有礼乐的残留,霸主的养成绝非单纯的武力或者道德所能成就。齐桓晋文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能够熟悉并玩转规则,他们并没有侵犯当时的普世价值观,恰恰因为霸主的保护,一些小国才有了活下去的可能,周天子也偶尔能在霸主的拥护下抖一抖文武成康时代的威风。
这是一个无关社会进步与否的问题,而是当时的人心所向,试问,一个心中充满了“谲”的人能做得来吗?
至此,关于二者优劣的讨论可以休矣。
结语:允执厥中,方是本心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大禹谟》
读者们也许对这句话感觉陌生,但说“中庸”就亲切多了,这是孔子最理想化的道德标准,并非常人所理解的和稀泥。人心替自己着想,代表着欲望,道心为天下之行,是一个“人”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一未强调贡献而忽略个人成长,势必曲高和寡,反之则人心不古,唯有找到一个“不负如来不负卿”的结合点(允执厥中),才能视作真正的圣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