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兽”是种很恶毒的评价,它是从孟子那里发端而来的吗?(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但心为何物?心在汉语中一般指人的心脏,属于五脏之一。但人们认为心脏与一般的脏器不同,而具有特别的功能,亦即去思考。在这样的意义上,心就不再只是指心脏,而也是指心灵,它包括了思想意识乃至精神等。因此,心灵就与人的感觉器官发生了关联。
但人的五官与心灵具有巨大的差异。“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对于孟子而言,耳目等感觉器官自身依然是物。这在于它们是身体性的、肉体性的。当它们感觉外物的时候,不过是自身作为一个特别的物与其他的外物打交道,并会被外物控制和遮蔽。
与此不同,心的本性不是物,不是身体性和肉体性的,而是超出了物。作为非物,心的本性是思考。这种思考就是思索,也就是能够获得事物的意义。于是,不是感觉,而是心灵才是人与动物相区分的根本界限。只有确定了这个根本界限,其他的界限也才能够得到划分。

“禽兽”是种很恶毒的评价,它是从孟子那里发端而来的吗?


当然,孟子所理解的心并非只是一个单纯认识的心,而且也是一个具有道德的心。这就是说,心灵不仅能认识事物的本性,而且也能指引人类的行为,尤其是能去规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孟子将如此这般的心称为不忍人之心。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什么是不忍人之心?在孟子那里存在一个预先的设定,人的本心与他人的心都是相同和相通的。“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孟子认为,人拥有共同的感觉。这是一个经验和直观的事实。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