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的台湾文学(3)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1964年1月,陈映真发表了成名作《将军族》。这篇作品在当时的台湾文坛激起了强烈的震动,被誉为"感人至深的佳作"。《将军族》激起了台湾最敏感的现实问题:"中国意识"和"台湾意识","统一"与"独立"之争。《将军族》基本运用现实主义手法,人物刻画鲜活,理念和叙述融合无间。作品具有炽热而又深沉的格调,显示了陈映真创作现实主义转向的开始。
1966-1975年是陈映真创作的转变期。自1966年起,陈映真冲破现代主义的樊篱,创作思想发生深刻变化,是台湾较早批判现代主义的作家,他在这段时期交替进行评论和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唐倩的喜剧》、《最后的夏日》、《六月里的玫瑰花》。
陈映真本时期在创作上不断向生活的深层挖掘,在抨击崇洋思潮的同时,他还关注来台的"大陆人"的命运。他的不少作品描写了流落台湾的"大陆人"的生活以及海峡两岸分隔给他们带来的灾难,曲折地反映了人们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这是陈映真转变期创作题材上的一个重要变化。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有《累累》、《某一个日午》、《永恒的大地》等。这几篇作品都是他被囚禁在政治犯监狱中时所写的,他创作的转变期正是在狱中完成的。
1975年出狱后,陈映真进入了乡土文学创作时期。他在理论和创作两方面都取得了开创性成就。在乡土文学论争中,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建立民族文学的思想,这一理论主张在陈映真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与前两个时期相比较,陈映真此期的创作对生活的反映更为广阔和深刻,人物形象更为丰满,艺术技巧更为纯熟。此阶段的代表作品有《华盛顿大楼》、《山路》、《铃铛花》等。
多元化的台湾当代文学
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台湾文学出现了思潮和创作多元化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因素:
一是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局势缓和;
二是台湾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产生的诸如环境污染、劳工、老兵、妇女、体制等等社会问题;
三是生活在台湾工商界的人,由于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他们对文学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满足于那些单一的、模式化的作品,而是喜欢篇幅短小、带有消遣性、娱乐性和刺激性的作品,这些都为台湾文学的多元化提供了前提和要求。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