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们都吃什么?古代文人的食谱(4)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除了笋,李渔最推崇的是“蕈”(蘑菇)。李渔认为蘑菇是山川草木之气凝结而成的“无根无蒂”之物。吃蘑菇就仿佛吸入了山川草木之气。所谓的蘑菇有毒,是因有毒的蛇虫在地上爬行,污染了土壤,从而污染了蘑菇——这些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揣测。李渔认为蘑菇这种植物虽然清香有限,但是“汁之鲜味无穷”。最佳的食用方法是配合少许荤食。与蘑菇相对应的是水中生的“莼”,二者都是“清虚妙物”。李渔曾经以蘑菇、莼菜、蟹黄、鱼肋做羹,起名为“四美羹”,食客们吃了以后都感叹道:“从今往后,再没有什么吃的值得下筷子了!”
众所周知,葱、蒜、韭菜三种食物气味比较重,但仍有很多人爱吃。李渔对葱、蒜、韭菜的态度也有分别:永远不会吃蒜;葱可以用来炒菜调味,但是不会入口;韭菜则是只吃刚长出的嫩芽。
李渔似乎对气味重的事物都有些“戒备”:他认为将生萝卜切丝、拌上醋是辅粥佳品,但因为吃了会打嗝,让别人对自己生厌,所以不准备再吃。但是加工做熟的萝卜则没有这种“臭气”——李渔觉得这就像识人:有的人初见的时候看似小人,但是熟识后却发现对方是君子。
《闲情偶寄》中经常出现这种精妙的比喻,例如《汤》这样阐述饭与汤羹之间的关系:“饭犹舟也,羹犹水也;舟之在滩,非水不下,与饭之在喉,非汤不下,其势一也。”比喻之外,李渔还通过对于饮食的态度透露出了很多观念:羊肉“初食不饱,食后渐觉其饱”,所以吃羊肉“当留腹中余地,以俟其长”——李渔对饮食其实是有节制的。
李渔自创了一套辨别席间客人饮酒与否的方法,记载于《饮馔》部最后:因为“果者酒之仇,茶者酒之敌”,所以嗜酒之人必定不爱饮茶、吃水果。但凡有未一起饮过酒、不知其酒量深浅的客人入席,先给客人吃果饼、甜品试探。如果他拿起来就吃,并且越吃越高兴,便可断定此人是“茗客”;如果客人出于礼貌取而不食,或吃了几块就出现倦怠的神情,那么他必是“巨量之客,以酒为生者也”。李渔评价自己的这套方法“百无一失”。
03
袁枚记录三百余道菜谱
袁枚生于1716年,浙江人,字子才,号随园老人。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与《四库全书》总纂官之一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乾隆四年(1739年),袁枚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外放为县令,随后在江苏溧水、江浦、沭阳及江宁等县任县令。为官正直、勤政。乾隆十四年,袁枚33岁,购置了南京小仓山隋氏废园。传说此宅原为织造局,袁枚将此宅院整修,改名随园而定居于此。之后辞官,在家侍奉老母。自此,袁枚再没有出仕。因为诗文名声颇盛,故而能广交宾朋,时常云游四方。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