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们都吃什么?古代文人的食谱(5)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袁枚一生著述甚丰,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诗文、诗论、小说作品。近期其诗作《苔》在某电视节目被改编为歌曲,广受关注。诗曰: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从这首诗就不难看出,袁枚之诗颇为灵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即便如青苔这般不起眼的渺小之物,也是袁枚关注的焦点。就算是白日没能照到的角落,也逃不过袁枚一双充满灵性的慧眼。袁枚的情趣不仅在诗,也在于吃。他撰写《随园食单》详载其饮食观念,并记录中国14至18世纪的菜单300余种,详细分为“海鲜单”、“江鲜单”、“杂牲单”、“羽族单”、“点心单”、“酒单”等十余种,十分细致。在此之前以“须知单”、“戒单”作为纲领。
袁枚的饮食观念深受传统文化观念影响。他在自作的小序中引经据典,指出饮食一事自古就是大事,为吃正名。在小序中袁枚还记载了自己的一个小“癖好”:每次在别人家品尝到美味之后,袁枚便会前往主人家的厨房,向那家的厨子拜师学艺。将学来的方法研习、保存。
“须知单”透露出的传统文化印记更为明显:“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人性下愚,虽孔、孟教之,无益也。物性不良,虽易牙(春秋时期齐桓公宠臣,擅长烹调)烹之,亦无味也。”
袁枚在“须知单”中记载,猪肉应该用皮薄的,不能有腥臊之气;鸡肉应该用鲜嫩的;鲫鱼应该吃身子扁、肚子白的,等等。最后得出结论,一桌宴席,厨师之功劳十占其六,采买则占了剩下的四成。每种食物都有其最本质的属性,厨师则是要对其加以合理的利用,顺性加工。
如何利用食物特性呢?袁枚在“变换须知”中说,就像圣人设教化一样,要因材乐育,不拘一律,“君子成人之美”。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事物各有其本质,而人要顺应物的本质加以利用之思想的写照。凡此种种,在《随园食单》中经常可见。
袁枚详尽记载了300余种菜谱,光豆腐的做法就有九种,其中的“王太守八宝豆腐”很有代表性:把嫩片豆腐切粉碎,然后加入香菇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鸡肉屑、火腿屑,一同放入香浓的鸡汤之中,翻炒至滚熟再起锅。据此菜谱的提供者说,这菜谱是康熙皇帝赐给徐建庵尚书的,而尚书在获得这菜谱时还向御膳房支付了一千两银子。太守的祖父曾经是尚书的学生,所以太守才有这菜谱。
在肉食上,袁枚记载了一种空心肉圆的做法:将肉捶碎腌制,然后用冻猪油一小团作为丸子馅,上锅去蒸,油遇热而融化流走,肉丸中心就空了。据记载,镇江人最为擅长这种方法。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