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兆君:问学书山精通舌脉诊断身心共调创建志意辨证(7)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阎兆君:问学书山精通舌脉诊断身心共调创建志意辨证


阎兆君为患者把脉问诊。
2021年春节前夕,有一名9岁小男孩因“急性腹痛10小时”,反复3次就诊于某综合性医院外科与急诊科,行3次腹部彩超未发现异常,诊断未明确。次日早晨,就诊于省中医身心医学科,阎兆君经舌诊脉诊,提示拟诊“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画图示盲肠后阑尾病变部位。随后经某儿童医院详细、反复行腹部及阑尾彩超,示盲肠后阑尾黏连并大网膜坏死,确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遂立即行急症外科手术,配合中药口服,治愈出院。
身心共调,创新志意辨证
1991年,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这里就是一个大家庭,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医大家的奋斗,省中医奠定了雄厚的实力。来到这里,受到各位老师和同事的帮助指导,幸甚至哉!”2002年,阎兆君开始攻读中医神经内科博士,多年的沉淀让他终于悟得,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面对生命现象的思维方法,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中医把人放到天地之间,人和人之间来看待,所以形成了它的病证观:人与自然的和谐被打破,就形成了外感病;人的自身失去和谐,就形成内伤病;人与社会失去和谐,则会形成了心理行为性疾病。每一类病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辨证体系。外感病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内伤病有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但精神心理行为性疾病缺少系统的辨证体系和理论支撑。
“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藏府,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过也。”在《黄帝内经》中已提出心理行为性疾病这一问题,但后世到了宋朝时逐渐式微,金元之后消失殆尽。在临床实践中,阎兆君遇到越来越多的心理行为疾病,因为其熟读各家学说,熟谙中医典籍,于是他钩沉稽玄,探幽发微,考镜源流,寻找病例药方、治疗方法,终于形成完备的创新型理论——志意辨证诊疗体系,并将其作为博士论文提交,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赞誉。博士毕业后,他逐步将其丰富完善,发扬光大,成为齐鲁中医学派的一脉。“发扬中医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志意辨证学术理论的挖掘、传承和丰富、完善,就是遵循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发展路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