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十代师承关系表(10)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刘杰谦属第八代演员,与张少兰、张霈兴、品正三结为把兄弟。他在三十年代编了评书《富贵寿考》,演出于天桥福海居茶馆,并不保守地主动传授给品正三。“七七事变”后,他曾辗转到潼关、山海关等地演出,坚持走正路,决不觍颜事敌的信念从未动摇。1940年,其师兄金杰立约他到天津,演出多年钻研的《包公案》,颇受欢迎。解放后参加红桥区曲艺团任副团长,整理加工其代表书目《包公案》,以《新三侠五义》的名称,写出了《乌盆记》、《土龙岗》、《五义结拜》、《陕北四老》等四部分,后在《新生晚报》连载。到六十年代,《包公案》终于经过无数次的修改,以洋洋百万言形成文字稿本。他还多次当选为市级劳动模范。1976年在津逝世。
出版评书作品:《大五义》(春风文艺)等。
11陈士和:(1887—1955)祖籍浙江绍兴,世代居北京,北京人。原名陈建谷,后改固本,字兰亭;一名陈德本。出生在前门外储子营。父亲在清末刑部衙门任文书(一说是庆亲王府厨师)。少时在庆王府膳房助厨,八九岁始随父亲读书识字。由于家境贫苦,十岁以后即为衣食奔波,耳濡目染听了很多评书。后来世殿丞收其为义子,给他讲授说书的诀窍。辛亥革命后(1912年),正式拜张致兰为师,学说《聊斋》。张擅长原原本本地将文言译成白话讲解,陈士和继承其衣钵,并受田岚云、双厚坪的艺术启发,博采众家之长。经过多次探讨实验,以张致兰的讲述为基础,逐渐改变了照本宣科式讲说,以爱憎分明的感情、渊博的社会知识和生动活泼的语言,对故事进行了再创作,在说书艺术上亦形成了新流派。1925年来到天津说书。1940年后即久占天津,专说《聊斋》。
1952年他参加影片《六号门》的拍摄,饰演反面人物“马八辈儿”,刻划了一个天津旧社会久经风云的老“混混儿”形象。1952年11月,曾来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大会”,当时已是白须飘洒,年逾古稀。1954年10月,天津市文化局曾组织力量对《聊斋》进行记录、录音和整理,可惜只获得十三段。陈士和先生于1955年1月16日不幸病逝。
陈士和一生说过的《聊斋》有五十一篇,集中选用的是两种题材:(一)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人民反抗精神;(二)鞭挞封建包办婚姻制度,歌颂青年男女忠贞爱情。他同情赞扬善良百姓、无告弱者和正直诚实的人物,抨击嘲讽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等形形色色的丑恶人物,乃至最高封建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阐发了蒲松龄原著的思想内容。其评书语言通俗生动,书路细致谨严,情节跌宕曲折,表演时台风亲切大方,口齿清晰,长于摹拟各色人物的神态。他对原著中涉及的历史、地理、宫廷礼节、世俗、伦理、人情等,常常加上通俗的解释;善于抓飞哏飞挂(即兴笑料),使用连锁的“串包袱”;常常书外加书,制造悬念,叙事中杂以评论,夹叙夹议,入情入理。他演述的聊斋故事,对原作的人物增加了很多社会背景和生活经历的描述,把场景勾勒得更加细致,并且增添了不少富于戏剧性的细节,以丰富原作的艺术形象。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