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澄清与《大刀记》(3)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郭洪志说:“我太了解父亲为什么写《大刀记》了”。解放前,郭澄清参加了八路军,亲历了济南战役。“在攻破东城门时,战士们都以身为梯,托举着战友向上爬,很多人都牺牲了。”
郭澄清在1985年写的长篇小说《笔》中提到了这段经历,“我的连长牺牲时,用最后一口气力,拿出自己的钢笔说:小郭,你很会写文章,你用这支笔把牺牲的战友们的事迹写下来,交给他们的后人。”郭洪志回忆,大概从那时起,父亲便下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揭露黑暗的旧社会,把共产党领导人民闹翻身的丰功伟绩宣告世人。
《大刀记》就是
“千人糕”“万人糕”
一部《大刀记》的问世,背后酝酿了长达二三十年之久。
解放初期,郭澄清担任宁津县直属完小(初中)校长,兼宁津县一中(高中)教导主任。借着教书的机会,他开始积累文学创作的素材。讲地理课时,他把全国各地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风俗习惯编成顺口溜,不光学生记得牢,自己也了然于胸,久久不忘,这也成为后来从事创作的重要积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开始写短篇小说,很长一段时间内,郭澄清苦恼于自己的文风。有一回,郭澄清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农民听,没想到对方说:“你这文章咱庄稼老汉听不懂,拿到大学里去读一读还差不多……”他听了十分羞愧,如果农民看不明白、听不懂,自己就算写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郭澄清开始跟农民学习语言,讲庄户话,讲他们爱听的故事。郭洪志说:“父亲的记性极好,有过目不忘、过耳不忘的本事,听过的话能原原本本地复述出来。”郭澄清的作品中有地道的“庄户味儿”,朴实又能打动人。
郭澄清是一位扎根于泥土的人民作家,爱与农民打成一片,写《大刀记》时也是如此。郭澄清在自传中写道:“一部作品虽然署名是个人,但它实际上是集体创作,作者只不过是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加工制作罢了。”他称长篇小说《大刀记》就是“千人糕”“万人糕”。
在写作《大刀记》时,他搞了三个业余小组:一个是由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组成的“顾问组”,向他们了解抗日战争的情况;一个是由贫下中农组成的“参谋组”,用来打磨人物形象、思想感情;还有就是由长期与他一起搞创作的业余作家组成的“挑刺组”,帮他从写作上找毛病。除了依靠三个小组,郭澄清还拜访了多位老人,了解清末民初时期的名物制度、风土人情等。
诞生过程,一波三折
郭洪志说,《大刀记》的创作过程是对“文学精神”和“文学尊严”最真实的诠释。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