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畔,一座古城的沉没与新生(10)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如果让城楼、寺庙、衙门、牌坊、石刻,以及众多的深宅大院都随流水吞没,那么,可以说,几百年历史的马湖便只剩下了史料里寥寥几行冰冷无趣的文字——没有了实物与实景的历史,将变得空洞而虚无,并从后人视野里渐行渐远。
幸好,当向家坝电站刚立项时,屏山人便进行了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迁址复建。
整整七年时间里,文物工作者们对淹没区的文物先行摸底调查,测量拍照,再将原建筑上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进行编号;之后,再小心翼翼拆解。拆解之后,44处古建变成了堆积如山的零部件。
屏山是典型的山区,平地珍贵,大块的平地更为珍贵。这些古迹复建在哪里呢?当时,有人提出建在新县城——新县城选定在原新发乡和真溪乡的地盘上,位于岷江下游,是一片岷江冲积出来的小平坝——但是,新县城面积也有限,安置这么多古迹,不免有些捉襟见肘。
这时,距向家坝大坝只有15公里的书楼镇进入了视野。书楼镇这个名字,隐隐透出一股书卷气。事实也的确如此。明朝永乐年间,思想家、河东学派创始人薛瑄之父曾在马湖府平夷长官司任吏目,薛瑄随父客居于此并讲学。嘉靖年间,为了纪念已从祀孔庙的薛瑄,当地兴建了楼山书院和藏书楼。这也是书楼镇名的由来。
书楼镇这片古老的土地,有幸成为马湖古城的安置地。于是乎,难以计数的古建零部件一车接一车地运送到书楼镇外那片旷地上。然后,接下来几年时间里,专业的古建筑人士和文物工作者们,像绣花似的,把零部件一件件地组装。于是乎,那些原本矗立于旧日马湖府今日屏山县境各地的牌坊、宫观、寺庙、衙门、民居、道观、商号,被移植到了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书楼镇。于是乎,一座新的古城,就这样诞生了,而真正的古城所经历的历史烟云,也由此留驻下来。
实际生活中,一般不可能几道牌坊首尾相接,与道观一墙之隔也不大可能又建一座寺庙,而庭院深深的富家深宅更不可能像小区里的房屋那样比邻而居。但漫步于马湖古城,因为都是复建,便有了这种时空转换的错觉。是的,原汁原味地保留于原建之地的文物固然更具价值,但当它们面临从此毁弃的危险时,把它们集中复建到一起,也不失为一种情非得已的最佳选择。更何况,当这些古建和文物集合到一起,一座可供我们想象金戈铁马与舟车辐辏往事的古城也就此诞生。
太阳当顶的时候,我行走在马湖古城的楼阁亭台之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文化。当积淀了众多往事的泥溪镇沉入江底,屏山县城迁往山那边的岷江畔,在书楼,通过马湖古镇,我们或许还能感受到在这片嬗变的土地上,古老历史与现实生活的碰撞和交响。(聂作平)
责任编辑: 赵文涵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