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一主演花鼓戏《补锅》的剧照为长沙民间戏曲留下精彩一笔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余音不绝的长沙民间戏曲
戏曲包括戏剧和曲艺,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皮影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中国戏曲是一种古老的艺术门类,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部分,它的发展总是与其他文化元素的发展相伴随,并受到地域文化,以及政治、经济、哲学、心理学、文学等的影响。长沙是戏曲大市,种类繁多,流派纷呈。限于篇幅,这里仅对至今仍在流行,并作为政府送戏下乡项目的长沙湘剧、长沙花鼓戏、长沙弹词和长沙皮影戏作一简介。长沙湘剧和长沙弹词今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戏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则为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沙湘剧
湘剧明代从江西传入的弋阳腔到清同光年间已在湖南广泛流传,并与湖南的地方语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起来,产生了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为湖南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声腔形式。弋阳腔即湘剧高腔。清同治、光绪年间高腔在湖南一直盛演不衰,而且一度流行演唱高腔的连台本戏。清光绪间长沙戏曲家杨恩寿在《坦园日记》中记述《精忠传》的演出情况:“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二十二日,晴。闻城隍庙演《精忠传》大戏,粉黛如云,游人若蚁,署中幕丁趋之,几空署焉。” 杨恩寿从清同治元年至同治九年所记日记中,提及戏曲演出活动者300余处,其中关于湘省戏曲活动280多处。戏曲班社有17个,演出剧目共计140多个。连台大戏有《精忠传》《封神传》。演得较多的有《二度梅》《玉堂春》《定军山》等。演出场所67处,长沙一地即有55处。分布在各个寺庙、宫殿、祠堂、会馆、官署及个别酒馆之中,仅祝融宫(火宫殿)演出就达40次之多。
湘剧在600年的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高腔、弹腔、昆腔和低牌子四大声腔。演员分头靠、二靠、唱工、小生、大花、二花、紫脸、三花、正旦、花旦、跷旦、婆旦12行,紫脸为其特有行当,以唱为主。表演重做工,大脚婆戏等戏路富有地方特色。积累了800余支音乐曲牌,1000余个大小传统剧目,及近百出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传统剧目以历史题材为主,有《封神传》《目连传》《西游记》《精忠传》《白兔记》《拜月记》《琵琶记》等,均有着严谨的表演程式,服饰和脸谱独具湖湘地方特色。

李谷一主演花鼓戏《补锅》的剧照为长沙民间戏曲留下精彩一笔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