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一主演花鼓戏《补锅》的剧照为长沙民间戏曲留下精彩一笔(4)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长沙弹词艺人彭延坤
1927年后,长沙弹词开始进入书场、茶馆,说唱中长篇故事。1933年长沙市渔鼓弹词业工会有会员61人。传统长书有《岳飞全传》《残唐》《宝钏记》等;短段有《东郭救狼》《武松打虎》等。曲本散文、韵文相间,说唱结合,以韵文和歌唱为主。唱词多为七字句。长沙弹词音乐以弹腔中的“八板九腔”为主曲体,具有“平板”“慢板”“快板”“散板”等曲调板式。早期的唱腔简单,只有板式变化。后来吸收民间小调和地方戏唱腔,成为板式变化体和曲牌连套相结合的形式。具体说来为上下句结构的板腔体,有九板九腔。九板有平权、慢板、快板、散板、哭板等;九腔有平腔、悲腔、欢腔、柔腔等。不同的腔调分别用在各种板式中。平板是各种板式的基础,平腔是平板中用途最广的腔调。
长沙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把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照射在白色的影幕上,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它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剪影、演唱,并配以音乐。长沙皮影戏历史悠久,传说始于汉,盛于宋,但据考证,它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旧时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流行于长沙、湘潭、浏阳、望城、宁乡等地。清光绪以前,皮影戏的影人是用牛皮镂空制作的,花纹粗糙,也无色彩,后来经过艺人的努力,改用7层皮纸做的衬壳来制作,并雕刻出各种花纹,着上色彩,同时根据故事中的影人形象,配有人物脸谱。影人一般7寸左右。

李谷一主演花鼓戏《补锅》的剧照为长沙民间戏曲留下精彩一笔


长沙市博物馆藏皮影具
长沙皮影戏用湘剧和花鼓戏唱腔,一般为三人班,三人都具有吹拉弹唱的艺术能力。演出方式有整本和散句之别。整本必加登场戏;散句必加杂戏。在街巷乡间,如某家失火,就演两本影子戏以谢火神。整本的节目主要有《封神榜》《曹操发兵》《水浒传》《岳飞传》《杨家将》等。散句的节目有《五更劝夫》《山伯访友》《小姑贤》《哪吒闹海》等。艺人在演这些散句时,必加杂戏,即选取一些发生在观众中的趣闻轶事,编排成戏,插在中间演出。由于长沙皮影戏制作和演出简单,戏中内容又多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因而深受城乡群众欢迎。南门外里仁坡有“凤凰班”;北门头卡子有“连兴班”;黎家坡有“菊兴班”;府正街有“同兴班”,共有60多块戏牌,500多名艺人。民国初年,长沙有“天益”“秀雅”等40个皮影戏班,400余名艺人。长沙皮影戏今分布在望城、浏阳两地。
作者 陈先枢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