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一主演花鼓戏《补锅》的剧照为长沙民间戏曲留下精彩一笔(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湘剧《拜月记》剧照 左大玢饰王瑞兰 李开国饰蒋世隆
弹腔也是一种影响深远的声腔形式,清代中叶流行全国各地,同时传入湖南,得到迅速发展。长沙湘剧用弹腔演唱的剧目占半数以上。长沙湘剧中的弹腔,是由二黄腔和西皮腔组成,南路为二黄,北路为西皮。咸丰、同治年间,湘剧弹腔盛行湖南各地。叶调元在《双皋竹枝词》中写道:“座中歌郎酒易干,应酬却比上台难。风流蕴藉谁称最?唯有湖南高十官。嫣然一笑总葫芦,春笋纤纤捧玉壶。长爪尚容搔背痒,蔡京何必羡麻姑。”叶调元自注云:“湖南人和班高十,名秀芝。美目巧笑,爪长六七寸,善饮不乱。应酬酒席,雅静宜人。”高秀芝演唱的当是弹腔。著名剧目有《赵宏观榜》《沙桥饯别》《闹金阶》《三战吕布》《法门寺》《程咬金庆百岁》等。
长沙湘剧今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曹汝龙系民国湖南省民政厅厅长、著名民主人士曹伯闻之后,代表作有《布衣毛润之》《古画雄魂》等。
长沙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形成于清代,流行于湘中、湘东和洞庭湖滨,是一个艺术风格独特、群众基础深厚、地方色彩鲜明、生活气息浓郁的地方小戏剧种。杨恩寿《续词余丛话》记载,清光绪年间,“湘中岁首有所谓灯戏者,初出两伶,各执骨牌灯二面,对立而舞,各尽其态”。杨恩寿所说“灯戏”乃指宁乡一带“对子花鼓”一类的歌舞演唱形式。长沙花鼓戏就是在这种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吸收劳动山歌、走场牌子和戏曲音乐发展起来的。
长沙花鼓戏流行于长沙、湘潭、株洲、宁乡、平江、浏阳、醴陵、益阳、沅江、南县、华容、安乡等地,是湖南花鼓戏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艺术种类。清代中叶以后,地花鼓与花鼓戏都很盛行。嘉庆《湘潭县志》记载:“六街三市,竞赛花灯,及花爆烟火诸杂剧。”光绪《善化县志》记载:“游民演采茶戏,每于二三月,乡僻聚观。”民国以来,长沙、湘潭一带的花鼓戏在城乡各地盛演不衰。
长沙花鼓戏因流行地域广,形成了较多的艺术流派,大致可分为长沙路、宁乡路、益阳路、平浏醴路、西湖路等。长沙路是流行长沙、湘潭、株洲等地的花鼓戏,主要在广大农村流动演唱。清末到民国年间曾在长沙、湘潭等城市演出,也有在茶社酒楼流动清唱的,叫“排街戏”。长沙因是省会,有较多机会吸收各路花鼓戏的长处和受到地方大戏的影响,所以曲调比较丰富,剧目很多,表演技巧较高。宁乡路是流行于宁乡的花鼓戏。同治以来,宁乡花鼓戏出现过繁荣时期,艺人众多,班社林立,尤其在广大农村,几乎每个村庄都唱花鼓调,有“宁乡出花鼓戏”的称誉。平浏醴路是指流行于平江、浏阳、醴陵等地的花鼓戏,剧目较多,曲调丰富。因靠近江西,曾与赣西采茶戏互相融汇,浏阳花鼓戏还受到浏阳祭孔古乐的影响。西湖路是洞庭湖以西的南县、华容、安乡、益阳及沅江一带的花鼓戏。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