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昊辰:如何理解一首古典音乐|专访(6)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查尔斯·罗森(Charles Rosen,1927—2012):美国钢琴家、音乐著述家和批评家。罗森出生于纽约的一个建筑师之家,自幼习琴,少年时拜著名钢琴家、李斯特的弟子莫里茨·罗森塔尔为师,师承李斯特谱系。在音乐家、钢琴家的身份之外,罗森出版有《古典风格》《自由与艺术 》《音乐与情感》《钢琴笔记》《浪漫派》等诸多作品。
贝多芬在生前没有取得今天这样神格化的地位,是当时人谈论他们音乐圈的作曲群体时,他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但不会出现今天对他的这样一种崇拜。比如韦伯说《第七号交响曲》是精神病院的疯子写出来的。但是今天不太会有人听完《第七号交响曲》以后,说这是精神病院的疯子写出来的,这可是当时的音乐圈一个伟大的作曲家韦伯的判断!以及当时贝多芬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刚刚演出后,很多乐评说这个曲子的第一乐章和声用得太暴力了,太不自然。英国一个很著名的指挥家托马斯·比彻姆说贝多芬的《晚期四重奏》是聋子写的,所以只有聋子才适合听的。
而您刚提到的E·T·A霍夫曼由于自身对音乐解释的浪漫派倾向,甚至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一起归入“浪漫的音乐家”。那些例子,包括对贝多芬的批判,都是同时存在的历史现象。到了今天,他一定存在某种事后构建,我们看待任何东西都存在某种事后构建,比如你刚刚提到对于早期音乐家的一种看法,和他们当时的一种社会地位。
对于我来讲,“古典音乐”一词就是浪漫主义的产物,因为是在浪漫时期,在19世纪中叶形成、稳定下来的,自然代表着浪漫主义的特性,这样一种回溯性以及把回溯对象神格化的倾向,所以使得作品的地位会被抬得越来越高,我们才会一遍一遍去演奏那些已故大师的作品,才会形成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古典音乐传统。
聆听差异:大众文化与古典音乐
新京报:在十七世纪以前直到十八世纪中期,音乐家通常并没有把自己作品作为流传万世被人仰望的一种自觉,他们创作、排练的功能性和工作性非常强,我经常思考一件事,那就是现代的电影配乐,也具有一种强烈的工作性特点。电影配乐经常被改编成组曲,作品也经常具有交响性。但是人们即使再爱这些音乐,也绝不会去比较不同“流派”对星球大战或是侏罗纪公园主题音乐的演绎比较,而我观察到日本电影音乐学院奖,其中含有很多非常微妙的历史沿革和过渡,比如像伊福部昭和芥川也寸志这些人,他们都是很学院派的严肃音乐或者说音乐会作曲家,但是当时代发展到类似久石让这样的人出现以后,电影音乐家和古典音乐家似乎在日本真正形成了巨大的分野,久石让的爱好者纵使多么的努力,也难以让他的作品音乐会融入到“古典音乐”的范畴了。如果把电影视作类似瓦格纳式的“整体艺术”的话,电影配乐对探讨“古典音乐”的意义边界是否也能够提供一种观察的视角?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