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成立200多年的乐团把贝多芬弦乐四重奏拉出了极致(3)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中提琴手吉瓦耶夫解释,“贝多芬晚年时失聪了,他和世界隔离开了,听不到任何东西,即便用了助听器放大声音,依然毫无效果。他越来越沮丧,这导致他晚期的作品更复杂、更晦涩,就像哲学式的‘冥想’。他是一个孤独的人,这些作品就是他心灵孤独的体现。”
贝多芬晚期的四重奏里,有两首尤为耀眼,一首是《降B大调大赋格曲》(作品第133号),一首是《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30号)。12月19日晚,格万特豪斯将两首曲子排在了同一晚前后脚上演,让乐迷直呼挑战太大,“不是人听的”。
其实,这两首曲子之间还有很深的渊源。
吉瓦耶夫说,130号一共六个乐章,写到第五乐章,贝多芬又加了一个大赋格,“当他把这首曲子拿给出版社时,出版社都不愿出,说他写得‘反人类’。迫于生计,贝多芬又为130重写了末乐章,把大赋格拎了出来,也就是后来的133号。”
后来,出版社将130号、133号都出版了,“130号特别庞大,演奏时你就像在爬高山,时时刻刻都很累,翻乐谱时你会想怎么还没结束,怎么还没到山顶,到了山顶,你会发现怎么还有一座大山,一座接着一座。”大提琴手迈巴赫这样表述演奏此曲的不易。
其实,133号在难度方面也毫不示弱。在学界看来,133号既是打破贝多芬那个时代所有限制的作品,也是打破未来音乐所有模式的作品。这是一部极具未来感、极其超现实感的音乐巨制。
值得一提的是,12月21日晚,格万特豪斯特意将贝多芬《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31号)列为压阵之作上演。
如果说130号走的是抽象路线,贝多芬不在乎演奏家的困难,不考虑观众的感受,也不考虑市场,在抽象之美上开辟了一条新路。131号便具象得多、动听得多,乐团将它放在最后一部上演,既是一种灵魂的升华,也是对贝多芬音乐的致敬。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