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去世31年,世界却更需要他(5)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观念的转变和人类意志的力量,塑造了今天的世界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整个中国社会对计划模式的否定和对市场经济的弘扬。
塑造我们的“观念纽带”早已不同于革命激进主义对人类社会未来的理论憧憬,也不同于传统中国社会皇权专制政治中的“专制天下”或“以德为政”的王道理想——当然,更不同于构成西方制度基础的自由主义。
但是,当下我们的“观念纽带”仍在不断变动,而且充满了内在的矛盾和张力。一方面有“十月革命”以来的革命思潮,另一方面隐含有两千年中华帝国“专制天下”的政治思想遗产,且在一种实用主义的导向下不断演变。
这种互相交织的“观念纽带”,不仅构成了现下中国社会制度运作的思想基础,也构成了未来中国社会转型的巨大张力。
但种种“观念”与其后果的深层基础和基本价值理念到底是什么,现在好像已经变得模糊起来,似乎是个谁也讲不清楚的问题,甚至变成了没有任何权威来界定和规定的问题。
在此格局中,整个当代中国社会实际上是自发地在一个巨大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的惯性中演进和运作,其演进方向和结果,目前看来还无法预计。
因此,正如韦森老师在《重读哈耶克》中所说:“从多学科的视角反思人类社会运行的基本法则和一个良序现代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就成了当今中国社会中一个既现实又急迫的理论任务。在此格局中,重新研读哈耶克这位曾影响了全世界的思想大师的著作,应该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然而,对于中国读者,理解哈耶克,至少面临四大遗憾:
◎遗憾一:作品残缺不全,或断版已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哈耶克的作品,如《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等陆续被引入中国大陆,但哈耶克的研究,研究领域横跨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人类学、历史学乃至心理学等诸多领域,横跨政治、经济、法学、心理学,甚至心智史学等领域,而且,每个领域几乎都有作品问世。
哈耶克的作品中,引进出版后,又断货多年的《科学的反革命》《货币的非国家化》《法律、立法与自由》等书,近年来有幸再版。
然而,哈耶克的《感觉的秩序》《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等书,至今尚未再版;此外,哈耶克的部分作品,因各种原因迄今尚无中文版。因此,读者很难理解哈耶克的思想全貌。
◎遗憾二:很多人误读、曲解哈耶克的思想
哈耶克自幼接受的是德奥注重哲学思辨的教育,语言过分追求细微之处的“奥妙”,对当代读者而言,原著即有晦涩难懂之嫌,再加上引进翻译时,受时代、译者等因素影响,“复刻”哈耶克的文风与翻译过程中重要知识的丢失,不可避免地同时存在。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