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月:奥色治郡》看群像电影和戏剧改编电影的成败之道(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奥色治郡的荒原——精神世界的贫瘠。奥色治郡(Osage Country)是奥克拉荷马州面积最大的城镇,典型的地广人稀,当地几乎是一望无际的荒原。电影中多次出现荒原的镜头,看似毫无关联,实则用心良苦。父亲贝弗利是个诗人,最喜欢英国著名诗人T.S.艾略特,众所周知,艾略特提出了著名的“荒原理论”抨击现代人精神匮乏。电影两次引用艾略特的诗句作为旁白,其中一句“Life is very long(人生漫长)”可以看作是整部电影的题眼。
电影以荒原开场,以荒原落幕,大女儿芭芭拉最后驾车离去,电影画面就定格在了一片荒原之中结束。荒原象征着电影人物精神世界的贫瘠,看似辽阔壮丽,其实内里空无一物。

从《八月:奥色治郡》看群像电影和戏剧改编电影的成败之道


冷漠——贯穿全片的情绪基调。这部电影我看过三遍,每一次都看得如鲠在喉,回想起来,印象最深的不是酗酒、吸毒、出轨这些戏剧冲突激烈的桥段,而是这一家人骨子里的冷漠,这群精致利己主义者没有人情味。贝弗利和维奥莱特几乎没有交流,贝弗利在自杀前曾说:“我的妻子嗑药,我酗酒,这是我们之间的协议”。三个女儿不同程度的从父母那里学到冷漠和算计。大女儿芭芭拉和母亲一样强势,喜欢说教,教训别人。小女儿凯伦回家后丝毫不关心父亲的死亡和母亲的吸毒, 急不可耐地介绍她“完美”的未婚夫、炫耀即将到来的婚礼。二女儿艾薇身患癌症、子宫被摘除,家中却无人关心,她说:“我不觉得我们的姐妹之情有那么深。我们只是一群碰巧被细胞随机配对的普通人,我们之间有的只是基因的联系。”
这个看起来拥有一切的华丽家庭,毁于家庭成员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的冷漠。
02反传统的情节、人物设计,冷峻展示家庭传统的崩解
《八月:奥色治郡》的主题和人物设置像极了我国的《雷雨》,尽管东西方价值观有别,但“父慈母爱、恪守道德、自我节制”为核心的家庭伦理是人类社会的共识,为了表现家庭的困境,这部电影把家庭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全部摧毁,不留一丝怜悯展示在观众面前,正如鲁迅先生的名言:“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