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月:奥色治郡》看群像电影和戏剧改编电影的成败之道(5)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不过,并不是所有群像电影都是成功的,而成功的群像电影也有不少瑕疵,如《八月:奥色治郡》就有一些让观众诟病的地方。最大的问题是,剧情过满、冲突过于激烈,有些“狗血”了。和《完美陌生人》类似,把冲突聚集在一个狭小空间里,如果说家庭成员出轨、滥交等尚属于观众可以接受的范围,在影片最后揭晓姨母的儿子是父亲贝弗利乱伦产生的私生子,这个情节显得用力过猛、过犹不及。片中人物的处境就很像一个修罗场,所有人都困在里面,狗血的密集程度超出合理性。
还有一个问题,由于剧情和线索间的过于平衡,容易使观众产生欣赏疲劳。叙事在不同的人物身上跳转,如何吸引并保持观众的持久注意力和兴趣是群像电影的一大难题,如果不是梅丽尔.斯特里普、茱莉亚.罗伯茨的表演几近完美,观众很可能在电影的中段就失去了观影兴趣。
04“拿来主义”并不轻松,戏剧改编电影大有讲究
自电影诞生以来,便与戏剧有着“血缘关系”,但是戏剧改编电影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功者有之,如《1900:独白》改编而成的《海上钢琴师》、脱胎于音乐剧的《歌剧魅影》、由莎士比亚名著改编的黑泽明名作《乱》、国内的《驴得水》等等,失败的也不少,形成惨烈翻车被口诛笔伐的也大有人在,比如今年年初改编自同名经典音乐剧的《猫》。除去成功和失败的极端例子,大部分戏剧改编电影的状态是不温不火。

从《八月:奥色治郡》看群像电影和戏剧改编电影的成败之道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话剧《雷雨》一共有4版影视剧改编作品,最有名的是1984年孙道临版的同名电影,上映后也被不少人批评为不合适改编成电影,其他三个版本看过的人寥寥无几,更谈不上成功。《八月:奥色治郡》上映后,也被《纽约时报》批评失去了太多原剧的韵味。
可见,即便如此经典的文本,改编成电影仍有诸多困难,“拿来主义”并不轻松。这其中重要的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是由于戏剧创作更强调主题的提炼和抽象,电影创作首先要完成叙事的精彩,决定了在创作阶段两者便有了不同的侧重,换句话说,更抽象化、更夸张的故事主题往往更能抓住人心,而在电影中往往会显得刻意,失去了真实感,这种理念的冲突有时几乎不可调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