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来自何处,又归属何方(4)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尽管调查显示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孤独,但是老年人的孤独困境需要耗费更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成本,因此值得人们多加关注。某种程度上,作为弱势群体的老年人,他们得到的照护与关心是衡量一个社会均衡发展的指标之一。老年人可能承受着身体或精神上的病痛,他们还须面临丧偶的悲痛,这加剧了他们的情感孤立。即便是健康的老年人,在步入人生暮年后,他们也常常处于忧虑与恐惧中。瑞典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健康的老年人普遍担心自己失去身份感,变成“一个没有任何重要关系的无足轻重的人”。
害怕社会意义上的死亡,担心不再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这是孤独和老龄所引发的恐惧的核心。与之相伴的是一系列更加实际的问题,老年人口中,比例相当高的一群人罹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在病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情况下,孤独也许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将体会到更强烈的社会割裂感。另一方面,这些“孤独的老年人”需要全方位、系统性的照顾,有时仅仅依靠亲友的照护远远不够,这给社会管理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将它看作一种情感信号
孤独一定是负面的吗?如果仅从负面角度来理解孤独,或许我们永远无法触及孤独的全部意涵。这也是《孤独传》希望告诉读者的,孤独是一个复杂、流变的概念。诚然,当孤独与残疾、体衰、脆弱、精神健康问题等联系在一起时,会使人跌入糟糕的困境。但正如书中所提到的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言,纵然痛苦,孤独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对创作者而言。在20世纪初的作家中,伍尔夫尤擅描写孤独的体验,或许孤独的确是剧痛的生命瞬间,但当一个人每天都被熙攘的生活、朋友和熟人包围,孤独对于一个人经历不同的“现实”是很有必要的。无独有偶,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也有过类似的表述。1914年,里尔克写信给友人,倾诉自己的创作瓶颈和抑郁之苦。在信中,里尔克提到了人类居于自然中心却始终与自然隔绝的想法,他的感受不断受到外界的人与事的刺激,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至于感到自己被耗尽了,像一朵绽开的“小小的银莲花”,因为被太多的经历填满,夜晚也无法合拢。
数百年来,诗人和作家都在寻求关于个体与社会、人类与自然关系等问题的答案,这类问题的核心几乎都与独处和孤独的体验有关。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下,20世纪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调人类经验的孤独本质。而21世纪关于孤独的讨论,往往只关注孤独的负面倾向,将其视为一种病态的情感。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