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儒学之光(5)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赵法生清楚地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乡土文明的重建需要提升公共性,通过三堂合一的文化功能,将讲堂、祭祖和地方性神灵祭祀集合为一个公共性的文化空间,使传统三堂文化功能加以整合提升,成为具有现代性的乡村教化中心,完成社会基层教化体系的重构。
2015年,赵法生为了在北东野村建立一个儒学教化体系的样板,煞费苦心从北京动员一个老板捐助30万元,经过精心设计,就在这旧学校的基础上建起了一座三大间的综合祠堂,一个能容纳200人的讲堂,还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孔庙。三堂合一的重建,使村民再度与圣人同在,与祖先同在,与数千年来保佑着乡民的民间信仰的神灵同在,荒芜的精神家园因此得以复兴,孤独的心灵得以有所安顿,不再流浪。
很快,在圣水域镇共建了七个村级儒学讲堂,还在县城建立了一处儒学乡镇法庭,专门有儒学的伦理律师来调解邻里或家庭的矛盾纠纷。有了场所,乡村儒学讲堂形成一套常态化的学习制度,每半月学习一次。中国古代乡村儒学会讲,是初一和十五,这里是每个月的中间和最后一个周的周六,乡村儒学讲堂是村民学习儒学的场所,也是他们自己的公共空间,是一个可以相互倾诉交流的地方。
这一番输血式急救,使孔老夫子游荡的幽魂与其根实现了有效对接,人们的精神有了依托,得到了慰藉。
“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在他们的指导下,村里又一鼓作气成立了两大组织,一个叫安怀慈善基金会,一个叫老人互助会。庞德海和退休老教师朱伯谊分别担任会长,已经接收书院和社会上一些学者慈善家及本村农民的捐款。每到年底,他们会对八十岁以上老人给予一定的补贴,对七十岁以上有困难的老人酌情补助。同时还对上不起学的孩子给予物质支持,让每一个孩子少有所学,少有所养。
将乡村儒学之火燎原四方
尼山圣源书院二楼有个最常用的讲堂叫“里仁厅”。
2018年11月11日,国际儒学联合会推广专业委员会与尼山圣源书院联合在这里召开中国乡村儒学经验交流研讨会,里仁厅迎来了十几个省(区)市的乡村儒学代表。
连续几年来,尼山圣源书院急乡村儒学之所急,想乡村儒学之所想,及时召集全国各地的乡村儒学义工讲师举办培训班,这里一时成了全国乡村儒学的“黄埔军校”,一批又一批的儒学义工讲师从这里走出去,他们就是播种机,他们就是宣传队,他们将乡村儒学的种子撒向全国,遍地生根开花,结出丰硕果实。
如今各路兵马集聚,就是一次乡村儒学繁华硕果的大检阅。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