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郑敏:从遥远星河倾听人类的信息……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本文来源:羊城晚报」
文/羊城晚报记者 孙磊 实习生 陈晓楠
1月3日,著名诗人郑敏先生与世长辞。生于1920年的她,自21岁写下第一首诗《晚会》,从此踏上了写诗这条“坎坷之路”,一直写进了21世纪。
郑敏自述:“诗和哲学构筑了我的精神世界。”她的诗性人生,以鲜亮的三原色共同构成:星云闪耀的西南联大、“爱丽丝”引领的新诗旅途、以及智性观照的诗歌评论。
郑敏在诗歌沉潜往复的写作之旅中,也能够抽离开来,从诗歌评论的智性视角切入,观照新诗的出路。作为“九叶派”的重要诗人,她的作品以及评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学者诗人
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九叶集——四十年代九人诗选》,“九人”包括曹辛之、辛笛、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诗集深绿色的封面上绘了一株有九片叶子的树,“九叶诗派”这一诗歌流派从此得以命名。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罗振亚回想起郑敏当时的说法是:一开始他们九位诗人是互不熟识的,这本书奇妙地将几个人联结在一起。
1987年,还是学生的罗振亚为了写研究生论文,前去北京拜访郑敏:“第一次见到郑敏先生时,她衣着朴素,站在光线柔和的屋子内,给人以淡雅之感。当时她已经60多岁了,思维机敏,打开了话匣子便滔滔不绝,尤其在讲解观点和看法时,语言流畅伶俐。”
据罗振亚回忆,郑敏对年轻人很和蔼,始终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他交流。这一点,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也深有体会。
1996年,杨克在一场诗会上见到郑敏(合影如右图),当时在船上进行的一场诗歌讨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讨论中,郑敏提出中国新诗应该向中国古典诗歌学习,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杨克回忆道:“面对年轻人火力十足的激烈言论,她总是很淡定和包容,认真倾听年轻人的想法,与他们交流。”
这种学者风范,与“九叶派”的诗歌精神一脉相承。诗人、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树才认为,最早一批的“九叶派”诗人具有鲜明的“学者诗人”传统。他们经历过颠沛流离、惶恐无言的年代,尽管伤痕累累,却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诗心,而且自觉地与他们以学术经验锻造的智性、悟性交融在一起。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